滁州市抢抓长三角人才一体化机遇的对策

滁州日报 2020-07-16 00:35 大字

卢 廉 叶传龙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城市发展“弯道超越”的制胜法宝。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滁州迎来近水楼台先揽“才”的机遇,但又面临“大树之下无丰草”的挑战。作为长三角地区后发城市,如何破解人才虹吸,抢抓人才红利,是滁州当前发展关键问题之一。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应对之道。

一、避“虚”就“实”。人才政策不求“好看”,但求“好用”。一是突出政策实效。不搞大水漫灌,而是围绕全市六大支柱产业发展、西部大工业基地建设等方面,出台专项人才政策。二是坚持以用为本。谨防“闭门造车”,应主动向用人单位问需,编制人才需求目录,以岗招才。三是注重人才服务。优化人才政策体系,打包人才服务,加强与人力资源机构合作,推介本地政策和企业,招引人才。

二、取“长”补“短”。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滁州应深度利用周边丰富人才资源。一是对口引进一批大院大所。围绕凤阳硅玻璃、明光凹凸棒、定远盐化工等特色产业,对口引进一批大院大所,服务产业发展。二是加深产学研合作。深化与长春光机所、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合作,用好创新创业大学,实现“校企地”三方共赢。三是鼓励企业建立“研发飞地”。打破空间限制,支持企业在先发城市建立“研发飞地”。

三、以“柔”克“刚”。发展是城市和人才的共同刚需,柔性引才可一举满足。一是加大柔性引才力度。聘请一批行业领军人才担任首席顾问,为产业发展出谋划策。大力支持企业柔性引才,攻克企业发展瓶颈。二是建立专家“蓄水池”。利用滁州高教科创城、创新发展研究院等平台柔性引进一批专家,形成柔性专家“蓄水池”,服务本地产业发展。三是与专业机构合作。委托国内权威机构,科学编制多领域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智力支持。

四、化“零”为“整”。滁州目前共有人才平台33家,但大多“单打独斗”,应整合资源,形成聚合效应。一是打造产业平台联盟。围绕六大支柱产业,整合形成人才平台联盟,集中服务不同产业。二是打造区域平台联盟。各县市区根据本地产业发展,各自整合建成区域性特色平台联盟。三是打造人才银行。依托大型人力资源机构,开设“皖东人才银行”,储蓄一批专家人才,与企合作,并对不能及时“变现”的人才进行专业培训,“充值”后再投放市场。

五、就“地”取“材”。人才不仅要“外引”,更要“内留”。一是加大高校毕业生留滁吸引力。强化政策力度,充分利用本地高校资源,努力提升高校毕业生留滁率。二是盘活本地人才资源。加强本地人才挖掘入库、培育建设,壮大各类平台载体,让人才“活”起来,用起来。三是评选一批滁州英才。广泛组织多行业、多层次人才竞赛评选,加大奖励力度,营造敬才爱才浓厚氛围。(作者单位:市委组织部 市人社局)

新闻推荐

浦口—南谯卫健一体化驶入“快车道”

本报讯(徐佐翼记者李邦军)今年以来,南谯区紧抓“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发展机遇,全面推进浦口—南谯卫生健康事业协同发展,目前,在...

滁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滁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