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园激发脱贫新动力

滁州日报 2020-07-15 08:11 大字

孟 雨 王 亚 本报记者李邦军

“过去我们常年在江苏、福建、广东等地打工,工资虽然还可以,但是生活成本高,而且离家太远。现在好了,家门口的产业园办得红红火火,我们能够承包经营,收入不比外出打工少,最关键的是能够照顾到一家老小,感觉生活更有奔头了。”家住南谯区北关村的困难群众李义军高兴地说。

李义军口中的产业园正是由南谯区珠龙镇北关村党总支牵头建设的扶贫产业园,产业园以种植葡萄和火龙果等水果品种为主,其中葡萄大棚66栋,占地面积70亩,火龙果34栋,占地面积40亩。该产业园产权归村集体所有,分租给困难群众承包经营。产业园启用后,共吸纳15户困难家庭就业,李义军便是他们其中的一员。为了能够给予扶贫产业园发展最大的支持,每年的种植季,北关村村委会都会无偿为产业园抽水灌溉,还邀请果蔬种植专家为产业园困难群众讲授种植知识,帮助困难群众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2019年,扶贫产业园的葡萄产量每亩高达3500斤,按照每亩1万元的收益,像李义军这样只种植葡萄的困难群众,当年的收益能够达到5万元。珠龙镇北关村党总支书记黄光军说:“看到这些困难群众一个个甩掉‘穷帽子’,过上好日子,我觉得我们的工作有了更大的意义。”

近年来,南谯区珠龙镇因地制宜、不断探寻发展“特色品牌”新路子,立足该镇发展实际,积极创新乡村产业发展模式,以党建联盟为载体,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重要保障。2019年3月珠龙镇北关村成立滁州市南谯区岭上硒谷功能农业合作社。富硒稻示范基地位于北关村小赵组,面积800亩,主要以稻虾共作生产模式,稻谷由滁州市南谯区岭上硒谷农业种植合作社实行订单收购,2020年北关村通过售卖富硒稻获利38.6万元。2020年,由珠龙镇北关村带动珠龙村和陈王村共同种植富硒稻2000亩,统一优质品种,统一绿色栽培技术,统一收购加工,统一包装销售,扩大先进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

新闻推荐

邻里友善搭把手,热情友善对他人

实习生张蓉蓉本报记者张然近年来,城市里的邻居大多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邻里关系越来越淡漠。针对此现象,滁州市出台《滁...

滁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滁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