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有丛慈孝竹
□张如奇
去琅琊山多了,对于大门不远处的簌芳园我也常进去看看。
簌芳园拱形门的一角,有几丛长在一起的竹子,特别引人注目。不仅我对她们感觉新鲜,进园子游玩的客人对这几丛竹子也感觉好奇。它们重重叠叠长在一起,也不朝四外分散,竹子已经长得那么密了,还局限于那么一小块地方。新竹老竹个个都有把一把二,又高又密,甚至里面都出现了枯死的老竹。大家都奇怪这盘竹子为什么长成一族,既不知道向外扩张,也不懂得向旁边伸展,紧紧地靠在一起。
我经常看到有人围在这几丛竹子跟前指指点点。有人后背两手仰面朝上;有人伸出手去捏捏竹杆,怀疑这是不是竹子?看来他们都不理解这是为什么。
我对这几丛竹子并不陌生,因为打小的时候,外婆家的后园子里也有这样的一丛竹子。
外婆家是个大家庭。外祖父是民国滁州安徽第九师范的学生,毕业后在家乡任教。民国开展“新学运动”,外祖父首任当地镇上新学的校长。可惜,天不假年,外祖父英年早逝。那时候,外婆才三十岁,我母亲才4岁,老舅还在襁褓中。外婆为了将外公给自己留下的四个孩子抚养成人,硬是将一厨的新衣服和出嫁时的金银首饰全部卖掉,买了一百多亩地,没日没夜地带人干活。她说,她当时心里只有一个信念:我有四个辣椒,总有一个是辣的!因此,尽管外祖父去世后的生活异常艰难,她依然坚持给三个舅舅和我母亲上学读书。
解放后,她被划成了地主。五八年过渡的时候,老舅在江西工作,家乡因缺粮饿死了不少人,外婆成份不好,婆媳俩的生活更是难以为继,老舅将她们接到江西自己所在的单位,关键时候度过了生死一劫。
大舅家孩子多,日子穷,大舅生病的时候大舅母既要到生产队上班挣工分又要照顾一大群孩子,没有更好的条件伺候大舅养病,外婆就和老舅商量,把大舅接到自己的身边,亲自照顾已经五十多岁的儿子。老舅卖掉一头肥猪替哥哥治病。临终的时候,大舅望着外婆和老舅,眼泪像决堤的海水,怎么擦也擦不尽!
小时候我们兄弟姊妹最喜欢去的就是外婆家。母亲去世的早,外婆反而更加疼爱我们几个没娘的孩子。外婆家靠近乡镇(那时候叫公社),有大礼堂,大礼堂经常放电影。过年的时候,我们一去外婆家总要呆上至少一星期。电影票虽然只要一两毛钱,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多数家庭都不富裕,老舅家四个孩子加上我们家四个孩子,一场电影票至少也要一块多,老舅从不抱怨。外婆则是想方设法做油盐饭菜给我们吃。外婆给予的温暖弥补了我们缺失的那一份母爱,我们兄妹个个将外婆看作自己一生中最亲最亲的那个人。
外婆活了107岁。百岁后的那些年,她已经不能再干活了,连一向做惯了的家务也做不了,于是,舅母便伺候她。两个表弟媳妇也争着伺候她。两岸三通后,二舅从台湾回来了,当他看到自己的母亲还这么健康矍铄,对自己的弟弟和大陆亲人心存感激,尽己所能,拿出自己毕生的积蓄支持大陆亲人。舅舅每年回乡看望外婆,每次就像过年一样众亲毕集,热闹非常。每至于此,亲戚、朋友都会围着那丛竹子看来看去。
对园艺盆景和乡土植物颇有研究的老舅告诉大家,这不是一丛普通的竹子,它叫“慈孝竹”,是我们滁州特有的一种竹类。
他说,慈孝竹原名凤尾竹,是由凤尾竹经人工驯化培育出来的一种竹子。早年,根据它生长的特点,有人称它为“窝竹”。随着它在园林绿化行业中被普遍采用,它原来的名字因具有一般层面上的广义性而被人们渐渐淡忘,取而代之的是具有一定人文特征的新名字——慈孝竹。
慈孝竹和其它竹类一样,都是禾本科植物,外形大体一致,只是叶耳或叶稍部分与其它竹类有细微的差别。慈孝竹与其它竹类最大的区别是在根下。其它竹类的根都是四外游走,根茎长到哪里,竹笋就长到哪里,因此,其它竹类的生长因地形地势的不同大多随意生长,自由发展。为防止竹根四出扩张,竹园的主人只能采取挖沟断根的办法,阻止竹子向竹园四周蔓延。但慈孝竹不同,慈孝竹的根系没有其它竹类一样的“自由行”。慈孝竹的笋基本上都围绕着老竹生长,形成一丛一簇的生长形式,并且永不改变。它的这一生长特点在园林绿化景观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优点就是,栽一丛是一丛,栽一簇是一簇,丛丛簇簇不会无序生长,起到了园林绿化景观中良好的“点睛”效果。
人们对于竹子的这种特点,结合人类父母与子女之间慈爱孝顺的文化特征,给它取了个贴切的名字——慈孝竹。隐喻它的笋就像孝顺的子嗣围绕着母竹成长,而母竹又像慈母一样永不嫌弃子笋的累赘,母慈子孝,共同成长。
据说,也有人叫这种竹子为“孝顺竹”,指的还是同一种竹子。但相对而言,其名字的贴切性减少了一半。因为,它不仅表现在子竹孝顺,不离开母竹;母竹也不嫌弃子竹,对子竹表现出特有的慈爱,“母慈子孝”——这才真正形象生动地表达了“慈孝竹”的生长特征。
很多不知道慈孝竹名字来历的人认为,慈孝竹一名的来历与三国孟宗哭笋的故事有关。《建康实录·卷三·孟宗》记载,三国时期的吴国人孟宗,其母亲特别偏爱吃竹笋。冬节将至,孟宗便进入竹林指望为母亲寻找到一点竹笋。竹笋只在春天才会有,孟宗因没有找到母亲爱吃的竹笋而哭泣,据说,笋为之生,孟宗得以如愿。我们看了三国时期《孟宗哭笋》的故事后,不难发现未免有牵强附会之嫌,但孟宗孝母的行为还是蛮感动人的。
舅舅说,我们滁州地处皖东丘陵地带,丘陵岗岭,土壤硗瘠,更适宜慈孝竹的生长,所以,慈孝竹在滁州生长的特别茁壮茂密,一丛一族特征更为明显。如果你仔细观察慈孝竹,再看看我们滁州人的性格特点,你会发现,滁州人性格仁儒,憨厚绵柔,没有跋扈张扬的个性,缺少衔恨斗狠的决心,奇谋密计、江湖套路仅只少数。在日常生活中多数家庭像慈孝竹一样,子女围着父母转,父母力尽其能为儿女操劳,母慈子孝互不分离。
新闻推荐
陶承洛父亲仙逝,留籍甚多。不久前翻看他的《杜甫诗选》,发现每页空白处写了许多评注,旁征博引,引经据典。余咨嗟吟咏,心生涟漪...
滁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滁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