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赢”商环境的滁州探索

铜陵日报 2020-03-25 15:30 大字

中新苏滁高新区蓝白领公寓。计成军 摄

■ 本报记者 朱敏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一千年前,一篇《醉翁亭记》向世人展现了滁州深秀的琅琊山和古朴的醉翁亭,引得无数文人墨客为其挥毫洒墨。如今的滁州,风光不减,绿意依旧,但向往这里的人们早已不限于文人墨客。

借助改革的春风,滁州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落户,家电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支柱产业茁壮成长,经济实力不断迈上新台阶。除了坐拥独特的区位、人文、环境优势外,其着力打造的高效、清廉政务环境也功不可没。滁州,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印证着“营商环境也是生产力”这一论述。

招大引强,点燃发展“新引擎”

市外项目到位资金超1000亿元,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超400个,在全省招商引资综合考核中稳居第一方阵;总投资110亿元的晶科能源、50亿元的星恒汽车动力电池、35亿元的隆基二期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纷至沓来;康佳智能产业园、博西华干衣洗衣机等一批重大项目加速推进;新签约项目中二产占比近90%,同比提升3个百分点……这是2019年滁州市招商引资工作呈上的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仲春时节,繁花似锦,滁州又迎来了招商引资繁忙季节。就在2月26日,滁州再一次惊艳全省。108个重点项目在滁州集中开工,总投资达422.6亿元,为2020年该市经济运行开了好局、起了好步。

滁州有何魅力,引来“群凤”齐舞?记者走进这片招商引资的热土,探寻“滁州速度”背后的奥秘。

良好的“硬件”并没有让滁州人沾沾自喜,反而激发了其远大雄心:自2016年开始,滁州就喊出“冲刺总量全省第三”的目标,并将这一目标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

“透过2019年全省‘成绩单’,我们不难看出,城市崛起靠产业支撑,产业集聚靠投资,投资的来源是项目。我们每季度都会开展‘三看三比’观摩活动,形成在看中比、在比中学、在学中赶、在赶中超的良性循环,进一步激发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决心,激发跨越赶超新动能。”滁州市招商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近年来,该市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头号工程”。每年年初,便举全市之力集中开展为期一年的招商引资攻坚行动,全市上下协同作战、大力攻坚,积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南京江北新区等发展新机遇,突出重大项目引进、突出新项目落位开工,抢前抓早,强势推进,呈现出引进项目体量更大、投资项目品牌更响、产业结构调整更优、落地项目转化更实、区域合作融入更深、营商环境打造更优的特点。强大的“磁吸效应”就这样日渐形成:晶科能源、星恒二期、福莱特、创维……一批好项目、大项目接踵而来。

“硬件”硬了,眼界也高了,招商引资瞄准“高精尖”项目。在近些年的招商引资中,滁州锁定高质量、高标准、高要求目标,紧盯战略性新兴产业,有目的地招商、选商。2019年,市领导赴北京、上海、福建、广东、浙江、江苏、湖南、河南、辽宁、四川、重庆等地拜访企业201家,促进了隆基乐叶、天利控股、苏大天宫等一批项目顺利签约。

优化服务,提升营商“软环境”

一个利于投资兴业的环境,必是一个开放包容的环境。

“这里握手有力,这里微笑持久。”“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个个代表滁州形象”……这些打动人心的评价,显示了滁州开放新境界。

站在投资者的角度,一流的服务环境,与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同等重要。“项目招进来是第一步,项目服务还有千万步。随着时代的发展,区域之间对优质项目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如今,早已不仅是拼土地、拼资源、拼政策的时代,项目不仅要‘招得来’,更要‘留得住’。”滁州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孙宏表示,企业的壮大,创新创业的活跃,一刻也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服务企业要有“店小二”意识,努力让每一位企业家都安心经营、放心发展,现有企业才能留得住、发展得好,外来企业才会想进来,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涌流。

“这些年,对滁州职能部门的印象是作风过硬、业务过硬、素质过硬。我们有任何困难和问题都可以找他们帮助,这不光是给企业提供了便利,更是在给大家加油鼓劲。这不,我们在滁州的第二个项目也已经投产。”说这话的是安徽盼盼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常军亮。他介绍说,从对滁州“了解不多”到投资12亿元建厂,从产值突破10亿元到“再落一子”,盼盼只用了10年。现在,滁州工厂已成为盼盼企业版图中产值最高、产品种类最全的生产基地。

近年来,该市上下聚焦影响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的“痛点”和“堵点”,实行“多证合一”、“减证便民”、“最多跑一次”等改革,围绕精准帮扶,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出台完善了一系列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扶持政策,对重大项目实现“一事一议”,全力打造“四最”营商环境。去年,该市深入推进“四送一服”双千工程,遴选2147个企业和项目纳入753名市县级领导帮扶范围,实现每个重点企业和项目均有1名市县级领导、1个帮扶单位和1名具体联系人帮扶、对接、联络。截至目前,全市各级领导干部累计调研企业12319次,梳理企业反映问题4361个,解决4335个,化解率达99.4%。组建市企业服务中心,建立服务保障机制,加大帮扶帮办力度,提升帮扶效果。同时,为提升配套工程,留住广大人才,中新苏滁高新区开发建设蓝白领公寓、医院、酒店、商品房等综合服务设施100万平方米。

建强制度,增强发展“精气神”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安徽东部桥头堡的滁州,站在了时代的风口。

除了天时、地利,还有人和!2019年,滁州“厚植”了两大基础,一是项目基础,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产业类项目加快推进;另一个是干部基础,干部干事创业的劲头和精气神足。

近年来,滁州市始终做好“五个坚持”,坚持制度先行、坚持事业为先、坚持服务导向、坚持回应关切、坚持舆论引导,以制度建设为主线,突出正确导向,持续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进一步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做强监管的“加法”和优化服务的“乘法”,使市场“无形之手”充分施展,政府“有形之手”更加有效,以主动服务、优质服务让群众舒心、企业顺心,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同时,该市把服务事业发展和工作需要作为选拔使用干部的根本出发点,着重把干部资源优先向重点工程第一线、改革发展主战场倾斜;成立招商小组,对招商情况实时动态掌握,定期抽查人员在岗情况,培训指导跟踪研判项目,遇重大项目直接参与洽谈,并做好相应后勤保障工作。2019年组织召开全市县干招商小组专题调度会4次,其中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2次亲自调度,表扬先进,激励后进,既展示成绩,又交流经验。

市场经济是候鸟经济,哪个地方的环境好,投资商就飞到哪里。深谙此道的滁州市委、市政府尽最大努力,为投资商做好、做实、做暖软环境,打造良好“赢”商环境。

记者手记

良禽择木而栖。企业选择落脚、发展地更是如此,他们看重的是哪里的营商环境好、哪里的办事效率高、哪里的投资成本低……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许多来滁州投资的客商主动充当“招商大使”,他们讲自身在滁州的投资经历和感受,这样更容易就引来了商业伙伴。近年来,滁州充分发挥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纽带作用,秉承“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理念,以服务为切入点,大力营造良好的招商环境。

招商是手段,安商才是目标。不少投资者直言,各地的政策和措施都差不多,关键还是看落实、看细节。采访滁州市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孙宏时,他接一个电话时,非常耐心地向对方解答。挂完电话,他告诉记者,是经开区内一家企业在申报工作中遇到了难题。记者问他是不是园区内任何一家企业在遇到问题时都可以直接找管委会领导,孙宏笑着摆摆手:“不是领导,不是领导,我们都是企业的‘服务员’。”

营商环境中的每一件小事,都是关系着城市未来发展的大事。这些年,滁州不遗余力当好招商引资的“店小二”、服务客商的“娘家人”,在优化和提升营商环境上发力,把容易被忽视的细节做好、做全、做完善,这是成就滁州今日飞速发展的关键之招。

新闻推荐

来年大江迎亲人

□滁州罗云霞病毒肆虐万分危急武汉封城,你,从天而降驰援武汉一路风尘!你捧出了一颗滚烫的心,你救回一条条垂危的命。我的眼睛...

滁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滁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