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备而不用,也绝不能用而无备”

皖东晨刊 2020-02-14 08:16 大字

[摘要]昨日,记者走进滁城集中医学观察区,实地了解抗“疫”战线上的特殊岗位

医学观察人员“一人一房”,一日三餐由工作人员送到房间门口,生活垃圾装入废弃物收集袋作为医疗废弃物收运处置……日前,记者从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获悉,滁城集中医学观察区已于本周投入运行,可随时接纳并对新冠病毒肺炎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集中医学观察。昨天上午,本刊记者深入滁州市委党校探访这处医学观察区,带读者了解集中医学观察区里的抗“疫”工作。

观察区可容纳80名留观人员

昨天上午,记者按约定来到位于滁城西涧路边的滁州市委党校,在门卫处进行严格登记和体温检测后方能进入院内。集中医学观察区是由一栋公寓楼专门进行改造而来,并实行全封闭管理,整栋建筑外围已经拉起了警戒线。据了解,这一处医学观察区是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迅速启动筹建的,主要用于滁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为全市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供了有力保障。集中医学观察区只保留两个入口,一个留观人员通道和一个工作人员通道。在观察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从工作人员通道进入。

据了解,滁城集中医学观察区内共有96个房间,除去工作人员办公生活用房外,可满足80名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隔离需求。整个观察区严格按照“两通道三分区”划分,即留观人员通道、工作人员通道,工作生活区、医学观察区、物资保障区。在医学观察区内又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清洁通道和污染通道”。

做细措施让留观人员安心

在污染区内,记者注意到每一间房间的门口都摆放着一只方凳还拉起警戒标识。工作人员介绍,工作人员将每顿饭菜送来放在凳子上,房间内的留观人员自己取回房内,这样可避免人员聚集和接触;警戒线则是提醒被留观人员,在医学观察期内不能走出房间。

在一间房间里,记者看到工作人员为每个房间准备抽纸、洗发水、洗手液、牙膏牙刷毛巾、医用卫生湿巾等日常用品外,还准备了消毒液、体温计等医学观察期必备的医用用品。细心的工作人员还在卫生间张贴了“洗手七步法”“留观人员马桶消毒注意事项”。房间内使用的垃圾袋都是专门用于收集医用垃圾的专用垃圾袋,整个观察区产生的垃圾最终会按照医疗废弃垃圾收集处理。“我们的工作做得越细致,才能让留观人员安心接受医学观察,更好配合做好滁州市的防疫工作。”

据介绍,留观人员在医学观察期间每天要定时测量两次体温,心理医生也随时为他们提供心理辅导。工作人员还可以根据留观人员的需求,帮助代购其所需要的其他物品。医学留观期满后,疾控中心专家对留观人员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通过后方可结束留观期。离开观察区前,消杀人员还会对留观人员进行一次终末消毒。

宁可备而不用绝不用而无备

目前,滁城集中医学观察区已经投入运行,观察区配备有12名工作人员,分别来自两个部门的10家不同单位,划分在安全保卫组、消杀组、医疗组、心理咨询组、物资保障组等五个小组。据观察区一工作人员表示,经过几天的磨合,大家对工作的各个环节已经相当熟练。

该工作人员表示,滁城集中医学观察区主要接收琅琊、南谯两区确诊和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虽然目前还没有密切接触者进入这里接受医学观察,但是日常各项工作都是按照已接收医学观察人员的标准来进行。白天除了开展常规工作,工作人员还要进行各类情况的演练,以应对随时接纳留观人员的入住。在观察区内的每一位工作人员心里都有一个共同信念:“宁可备而不用,也绝不能到时用而无备。”

(记者郭 军 文/图)

工作人员介绍观察区内的情况。

“疫”线见闻

新闻推荐

小区封闭管理 市民支持“点赞”

本报记者李邦军“疫情之下,小区封闭管理避免了人员流动造成的交叉感染,对这次疫情防控和自身安全都有好处。我们也会做到没...

滁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滁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