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在全省率先深化警保合作,打通农村交通安全“最后一公里” 村口建起劝导站,乡村道路有了“守护神”

滁州日报 2019-12-04 07:42 大字

本报讯(记者王太新通讯员孙仕宏)“老李呀,以后骑摩托车一定要记得戴好头盔!”12月2日,在滁州市南谯区乌衣镇汪郢村村口,汪郢村警保合作劝导站劝导员刘春贵看到村民没有戴安全头盔骑摩托车,立即上前进行劝导。干了半年多的劝导员,刘春贵感言:“以前,骑摩托车不戴头盔、超载超速的情况很多。自从设了劝导站后,在我们劝导员的耐心讲解和劝说下,现在大家的交通安全意识强多了。”

近年来,农村公路通车里程不断增加,机动车保有量猛增,但交通管理触角未能延伸至基层末梢,农村道路交通事故时有发生。面对这一基层治理新问题,滁州市在探索实施“路长制”的同时,在全省率先深化警保合作机制,把交通安全劝导站建在村口,配备专兼职劝导员,打通了农村交通安全“最后一公里”。日前,这一做法被作为“滁州实践”在全省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会议上进行推广。

警保合作劝导站是将农村交通安全劝导站、秩序监管站、保险理赔服务站、公路维护保养站“四站合一”,聘请热心公益、群众信任的退休干部、教师等担任劝导员。劝导员平时开展入户走访、安全宣传等工作,高峰时段开展沿线巡查、隐患排查、交通劝导,日常还可以处理一些简单的保险办理和快速理赔业务,与村级路长、当地交警共同参与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形成多方共治的管理新格局,实现了农村道路有人巡、风险隐患有人查、交通违法有人劝、基础台账有人建、交通安全有人宣、恶劣天气有人守、突发事件有人报。

目前,全市已建立警保合作劝导站76个,配备专兼职劝导员140余名。今年以来,全市农村劝导员参与调解各类交通事故400余起,劝导各类交通违法5.26万起;农村地区交通违章少了,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同比下降13.18%、13.85%。

记者了解到,到2020年底,滁州市将实现国省道沿线162个安全村警保合作劝导站全覆盖。

新闻推荐

“抓项目”之一:千方百计谋项目

施正言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全市上下一定要坚定树牢“项目为王”的理念,立足当前、放眼长远,为推动滁州高质...

滁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滁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