瑯琊山之行

铜都晨刊 2019-11-26 10:14 大字

■左克友

向往瑯琊山,缘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一想起那山那亭那泉,便心动意颤,游览之意油然而生。

上周末,跟随研学旅行团队一道,奔赴心仪已久的瑯琊山风景区。穿过风景区大门,沿着青山板铺成的琅琊古道向山里进发,时光将青石打磨得泛出冷冷的幽光,似乎从悠远的宋代折射而来。古道边的小溪,今年久早不雨,溪水几乎断流,听不见潺潺流水声,但丝毫不影响我们的游兴。溪中裸露的青石,横七竖八,自有与众不同的风味。古道左边树木阴翳,右边是循着缓坡生长的阔叶林。清爽的山风从山里吹来,树叶“哗哗”作响,纷纷飘落。我伸出双手,轻轻地接住一枚秋叶,满手是秋;嗅着秋叶的清香,只一低头便感受在心。游人们五颜六色的秋衫,将瑯琊古道的两边打扮得多彩多姿。

琅琊山,山不高不险,但潭多,亭多,园多,良多趣味。

醉翁潭,面积不大,水清见底,恰似一块飞天镜静静地卧在山坡下。水面上建有一亭,隐隐约约中,我仿佛看见当年的太守端坐于亭内,手持一杆,凝视水面,安然垂钓。

趋行几十米,我们来到“醉翁亭”边。醉翁亭建于北宋庆历年间,由智仙和尚建造。醉翁亭的亭檐上翘,“有亭翼然”,在众多的建筑物中,鹤立鸡群,显眼惹目。亭内有16根立柱,其中两根立柱上书写着一副楹联:饮既不多缘何能醉;年犹未迈奚自称翁。从楹联中,从《醉翁亭记》中,便能得知,欧阳修在滁州太守任内,为政之闲游山赏水,醉酒写文,不仅仅是娱乐山水以排遣被贬后抑郁的心情,更多的是抒发他治下的滁州,政治清明、百姓安乐的自信自得豪情,“醉与百姓同乐”,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醉翁亭依山傍水,风景优美,人文底蕴深厚。亭内拥有大量珍贵的碑刻,尤以宋代大诗人苏轼手书的《醉翁亭记》最为著名。亭内古树婆娑,有欧阳修手植的千年梅树,有泛出青光的古青檀和银杏。“流觞曲水”的流水好像还在娓娓诉说着太守与宾客们饮酒作诗游戏时“觥筹交错,起坐喧哗”的欢乐图景。

在“同乐园”里,我们凭吊了欧阳修的塑像,阅览了欧阳修的生平介绍。欧阳修幼时家境贫寒,母亲画荻教子,循循善诱,造就一代文豪地位。欧阳修为人耿直,为官清廉。他胸襟开阔,大力提携苏门三学士和曾巩等青年才俊,堪称伯乐。欧阳修做过高官,但大起大落,无论在朝廷还是被贬,他都能认真做官,勤政为民,造福一方,有着“与民同乐”的思想。沿着石砌的台阶一路上爬,身上微微出汗,小腿隐隐发抖,终于走到瑯琊寺前,长吁一口气,随口吟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诗句,心内拥有一览众山小之大气。瑯琊寺掩映在山色之中,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寺内大佛、菩萨、罗汉塑像金碧辉煌,栩栩如生。

瑯琊山有景如画,人文景观触目可见。此日畅游,从到处可见的石刻中,我仿佛走进宋代诗文的意境中,从古朴灵动的方块中读出了温馨和深远,参悟到“欧文苏字”背后深藏的禅机。

是欧阳修的美文成就了醉翁亭,抑或是醉翁亭成就了瑯琊山?其实,瑯琊山是座山,欧阳修本身就是文学界的一座山,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瑯琊山之游,同学们带着惊奇和视野载兴而回,而我呢,则带着一山诗情画意满满而归。

新闻推荐

滁州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代表议案建议线索征集座谈会 王图强主持并讲话

本报讯(记者晋群)11月22日下午,市人大常委会在市政务中心召开全国、省人代会代表议案、建议线索征集座谈会。市人大常委会党...

滁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滁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