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时代,让生活越过越有滋味

皖东晨刊 2019-09-18 07:55 大字

[摘要]共和国同龄人、原滁州市电石厂退休职工黄晔薇

1949年1月19日,黄晔薇出生在上海市一个书香家庭。年轻时响应国家号召,作为知识青年下放滁州,自此她就在滁州扎下了根,工作、结婚、生子。用黄晔薇的话说,“虽然年轻时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的日子,可伴随着祖国的不断发展壮大,如今的生活是越过越有滋味!”

“每天早上到公园打打太极,回来顺带路过菜场买买菜。回到家除了忙好家务,就是看看书、准备准备上课的教案,每周要到老年大学为学员们上4节课。”说起现在的退休生活,黄晔薇感到非常惬意也很充实。

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黄晔薇1949年出生在上海一个书香家庭,爷爷、大伯、爸爸、妈妈都是老师,“我家在上海市还办有一所小学,1954年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时交给了国家。”1969年,黄晔薇和弟弟一起下放到滁州插队。“记得那年农历新年正月初十到的滁州,当时是借住社员家的房子。到了第二年,在社员们的帮助下搭建了土坯房,屋顶铺的是稻草麦秸,窗户就是几根树枝。条件虽然苦,可是每位知青的心里都对新生活充满期待。”

高中文化的黄晔薇,在劳动之余,还在当地的夜校给社员当老师,教他们读书识字。回想起那段艰苦的日子,黄晔薇依然激情不减。

1975年,黄晔薇调到公社文化站工作,告别了下田劳动的生活。婚后又随爱人来到滁城,进入滁州电石厂工作。虽然不用下田干农活了,但是生活压力依然很大,“当年的物资非常紧缺,肉、油等生活物资都是凭票供应。”黄晔薇当年为了筹办婚礼,和爱人一家人省了几个月的肉票,就为凑到足够的肉用来招待参加婚礼的客人。

婚后,两人收入也不高,每天一开门就要把柴米油盐算计好,“每个月月初,准备四个信封,放进每周一家人的生活费。每一笔开支都要做记录,不控制好,就会超支。如果还有剩余,就给全家人买点好吃的。”在黄晔薇的操持下,一家人过得也是幸福美满。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家庭经济条件也一天天好起来。“条件好起来了,记账的习惯也渐渐丢掉了。那年代外出吃顿好的,算是打牙祭。如今外出吃饭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人们更关心的是下一代孩子的教育。”在黄晔薇的严格教导下,两个孩子都顺利考入满意的学校,如今一个在上海,一个孩子留在身边在滁城的一家银行工作。“正是赶上改革开放的好政策,生活才有这天翻地覆的变化。”

退休后,黄晔薇和老伴一直住在老城区的一个老小区。“住习惯了,对房子有感情舍不得搬走。加上这几年政府加大对老旧小区的改造,老旧小区设施越来越完善,周边公园也越修越多、环境越来越好,更是舍不得搬走了。”黄晔薇告诉记者,她经常有亲戚从上海过来看望她,他们对滁州这些年的变化也是深有感受。

不光生活条件好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也越来越丰富。“2015年,报名老年大学学习班,2017年开始,老年大学又聘我当老师给学员们上课。”如今,黄晔薇在学校开设了电影欣赏和时政两门课程。别看黄晔薇今年已经70岁了,在学校上课的PPT都是她自己在家制作的。家里早在90年代就买了电脑,在当时算得上是较早的一批购买家庭电脑的群体。退休后,黄晔薇又购买了各类电脑书籍在家自学,现在家里电脑很多小毛病都是她自己修。

“以前忙吃忙穿,到现在吃穿不愁,生活条件一天好过一天。都是因为赶上了好时代,让我们老年人的生活越过越有滋味。”

(记者郭 军)

新闻推荐

滁州经开区 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好主题教育

本报讯(记者王太新)9月16日,滁州经开区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传达市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

滁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滁州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