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区白云社区居民王定华: “吃饭瞧病有保障,享党和政府的福啊!”

滁州日报 2019-07-23 09:05 大字

本报记者王琼

早上9点多,王定华像往常一样,早锻炼回来,买了一点菜,擦了一把汗,进入厨房后,开启了一天平凡、踏实而又幸福的生活。

离70岁生日还有2个多月,记者问及将会怎么过时,王定华把脖子上的项链举给记者看,“提前过了,儿子、媳妇、女儿、女婿们送的,还特意在饭店摆了一桌,一家人吃了顿饭。”王定华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对自己充满仪式感的七十大寿,感到十分满意。

与共和国同龄的王定华,是一位“老滁城”。因为学校解散,年仅15岁的她和同学们一起被分配到不同的工艺社。她被分到位于老五一饭店附近的一家钟表店,当了几年的学徒。“修大摆钟的比较多,修手表的很少。”王定华回忆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在钟表店里当学徒是一件让人自豪的事。

好景不长,因为种种原因,她被下放到南谯区大王务农。上世纪八十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在农村十余年的王定华终于在自己34岁那年重新返城,后进入了当时的滁州航运公司从事会计工作,直至退休。

忙碌了一辈子,退休后的王定华开始过上了自己向往中的安定又稳定的小日子。“早起出门锻锻炼,下午打打牌,晚上和老头子一起看电视。”她说,老伴还在老年大学报了个练字班,平时没事就在家里写写画画,日子过得很惬意。

“吃饭瞧病有保障,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我们都是享党和政府的福啊!”王定华提起退休后的生活,最大的感受就是衣食无忧靠养老金、生病不愁靠医保。

王定华说,年纪大了,多少都有个头疼脑热的,小病去医院拿个药花不了多少钱,但自己和老伴患有慢性病,每个月的医药费就高达几千元,幸亏有医保解决了“大头”,自己也不需要向子女伸手。

她印象中最深刻的就是去年的一次心脏病手术。“胸口闷,喘不过来气,住院后说心脏要上支架。”王定华告诉记者,医疗费用就花了6万元,医保报销后,自己只掏了不到1.5万元,“要是没有医保,简直不敢想象。”

像王定华的例子并不少见,越来越多的人享受着社会保障带来的福利。从“职工养老”到“全民养老”,滁州市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十几年连续上涨,为百姓建构了一个不渗不漏的“屋顶”,让老人老有所养、衣食无忧。从“少数人参保”到“全民覆盖”,从“最怕没钱得病”到“得了大病也不怕”。

王定华近影。记者王琼摄

我与共和国同龄

新闻推荐

滁州市举办舞蹈展演宣传禁毒

本报讯(记者王太新通讯员张镇镇)7月17日晚,市禁毒委员会办公室联合相关单位在市人民广场举办“舞动江淮、无毒人生”全省禁...

滁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滁州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