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间赛跑”,苦与乐交织 滁州市快递业生存现状连续报道之二

滁州日报 2019-06-18 08:48 大字

本报记者李邦军

一辆电动三轮车,承载着无数消费者的期盼。在这背后是冒风雨、受严寒、顶烈日“快递小哥”的辛勤工作。

今年31岁的肖林是滁州邮政EMS公司的一名快递员,从事快递投送已有5年。他负责的范围内有10多个小区和数十家企业单位,每天的快递数量都在150件左右。

每天早晨6点多,肖林就起床赶到单位,将货尽快分拣出来,防止人流顶峰期。“货被卸下后,我就要对当天早上的件进行选择、分拣,拿扫码枪给上午要派的件扫码,还要去电脑上查询未派的件、漏扫的件,重新扫码派送。”为了使快递及时送到客户手中,各个小区和单位他上午下午要各送一次。等到上午的快递送完时,已经中午1点了,就近填饱肚子然后接着干活。谈到辛苦,肖林笑着说已经习惯了。肖林告诉记者,由于他们是国企,公司会给员工购买“五险一金”,但是劳务派遣以及其他加盟式快递企业的员工利益就得不到保障了。

“5+2”“白+黑”的工作状态使得肖林每个月能拿到5000元工资,但代理点和快递柜等收费支出每月有1000余元。“现在很多客户白天上班不在家,有电话经常打不通,所以我们会付费把快件放在临近的私人店铺、小区物业或者快递服务中心。但这些费用越来越高,我们送一个件能赚取1元,但是放在像逗妮开心这样的社区代理点则需要支付给他们5毛。”肖林觉得,这些费用正在逐渐挤压快递职业的收益空间,致使他们陷入风险与收益的两难选择。他希望监管部门和企业能够出台相关规定促进协调发展或者分摊相关费用。(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滁州市政协 聘请文史研究员

本报讯为进一步加强滁州市政协文史资料征编、研究、出版工作,充分发挥“存史、资政、团结、育人”作用,今年3月,滁州市政协...

滁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滁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