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支付这些陷阱要提防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8-12-04 11:48 大字

■本报记者许梦源

买东西、吃饭、打车……如今移动支付如此方便,一个二维码即可省去携带钱包、计算零钱的烦恼,然而二维码支付在方便快捷的同时,也暗藏着许多的陷阱与骗局。

家住滁州的李大哥前阵子带着全家去云南旅游,在当地乘坐出租时却碰到了糟心事:“车费一共37元,司机说可以扫码,我看到副驾驶的门上贴了二维码,就直接扫码付了,谁知司机一直没有收到钱,还问我扫了什么码,我指给他看,但他说那个并不是他本人的,是被别人偷贴上去的。 ”无奈的李大哥后来只好再次转给司机37元的车费。

李大哥碰到的正是常见的一种二维码陷阱:支付对象被偷换,这样的现象除了出租,在许多商场、小卖铺、早餐车等商家都容易出现,一些不法分子趁商家不备,偷偷用自己的二维码替换或覆盖了商家的二维码,由于二维码的形状大多相似,商家和消费者无法凭借肉眼识别出不同,因此得手率很高,这样的陷阱常常造成商家和消费者的双重损失。

对于这样的陷阱,其实消费者只需要进行一次确认即可,扫码后,只要与商家确认一次收款方确实为商家本人,再进行付款行为,即可有效避免该陷阱。作为商家,也要不定时地确认自己的收款码上是否有覆盖贴纸或被替换,消除隐患。

除此以外,一个二维码究竟是用来付款的还是用来收款的,也需要消费者在扫码时注意辨别。在网上购物时,会遇到商家表示“拍下后可以通过微信或支付宝途径返还一部分差价”的销售噱头,然而在扫描商家私下发送过来的二维码后,消费者往往会进入不明页面,或在商家的提示下将“验证码”等信息提供给商家,导致钱财被骗。因此在进行扫码时,一定要确认自己扫的到底是付款码还是收款码,对于验证码、银行卡号等敏感信息也不可随意透露给不明确的第三方。

还有一种行骗方式,是打着“扫码支付1分钱的199元红包! ”等噱头坑害消费者的,骗子会以类似吸引眼球的标题,诱惑受骗群众进入一个抢红包的QQ群或微信群,并以系统限制为理由,蛊惑受害者绑定银行卡,当受害者真的扫了群里的二维码后,会发现自己银行卡里的金额也不翼而飞。

对于科技日新月异的移动支付而言,一些隐藏陷阱也是处处存在的,大家在进行二维码支付的时候,一定要牢记以下几个要点,规避风险:注意保护自己的付款码,不要过早的打开付款码页面避免被拍照盗用;注意识别伪造的二维码;定期修改自己的支付密码,不要将所有平台的二维码都设置成同一个;妥善地保管好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要扫来路不明的二维码,更不要相信天上会掉馅饼。

新闻推荐

雨水“登场”,雾霾有望“终结”

今明两天,我市仍持续雾霾天气;受冷空气影响,明日夜间将迎降水

滁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滁州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