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明祭祀成为新风尚

皖东晨刊 2018-04-02 07:54 大字

[摘要]上周末迎来首个清明祭祀高峰,我市相关部门倡议

清明节临近,祭扫人流随之增多。刚刚过去的周末,琅琊山公墓迎来首个祭祀高峰,周六、周日两天将近10万人前来祭扫。伴随人流,鲜花逐渐代替了香烛纸钱,成为市民祭扫时的一种风尚。

两天近10万人

琅琊山公墓迎祭祀高峰

昨日早晨7:30,前来琅琊山公墓祭扫的人群开始涌现,人们手持白色或黄色的菊花,缓缓向公墓涌动。

“估计今天人不少,特意早点过来。”上午八点,李先生携带着鲜花等祭祀物品,来到亲人的墓碑前缅怀先祖。在琅琊山公墓大门前,售卖祭扫物品的摊贩,排成了长长的队伍,菊花成了主力销售物品。“两元一朵,几天能卖几百枝。”一名摊主告诉记者,和早些年相比,鲜花是大家祭扫的必备物品,现在成束和包装好看的花束,更受市民青睐。

“这两天估计前来祭祀的人流将近10万人。”琅琊山公墓管理处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这是清明祭扫的首个高峰期,预计清明节当天人流还会增大。

滁州市发出倡议

让文明祭祀成为新风尚

近日,滁州市发出《滁州市2018年清明节文明祭扫倡议书》。

倡议书倡议,社会各界及广大市民,移风易俗,文明祭祀。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从简祭奠,摒弃扫墓祭祖焚烧纸钱香烛、燃放烟花爆竹等陈规陋习,提倡鲜花祭奠、植树祭奠、网上祭祀、踏青遥祭、家庭追思等文明、低碳的现代方式。清明节祭扫错峰出行,提倡骑车、步行或乘坐公交出行祭扫。传承美德,厚养薄葬。缅怀先烈,学会感恩。

倡议书一经发出,得到了广大市民的响应。“鲜花祭祀美观,而且环保不污染环境。”在昨日的琅琊山公墓祭扫队伍中,鲜花成为祭祀的主要物品,受到了市民的欢迎。

(记者胡文峰 文/图)

图为市民选购鲜花作为祭扫物品。

新闻推荐

滁州市规划建设管理领导小组成立

本报讯(记者郭军)为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统筹协调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等相关工作,3月26日,滁州市规划建设管理...

滁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滁州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