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笔烙春风 烙画师魏大可小记 □本报记者张 瑜/文 张 晗/图
见到魏大可之前,真没想到,他竟然是理工科出身,且没有接受过任何科班的美术训练。对于绘画,他全靠一腔热爱与自学。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自动化设计专业出身的“老宅男”,不仅精于机器人设计,在装饰、桥梁、环艺、汽车、集装箱设计等方面都有涉猎,还在烙画领域独树一帜、独辟蹊径,玩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魏大可的经历说来有点传奇,生于蚌埠,随父亲工作关系来到滁州的他,高中毕业后曾就职于西安飞机制造厂,当时被工厂通过职工业余培训学校推荐到西安交大学习深造,然而不到一年的时间,文革爆发,学业中断。他入伍参军,又辗转到了贵州兵工厂做一名工人,在贵州一待便是8年,漫长的青春献给了这片偏远荒凉的土地。直到1983年,再次回到滁州。
据魏大可回忆,他最早接触到烙画,大约是1978年的时候,跟父亲在来安一户人家里,见到墙上的四条屏烙画,传统的题材,精美的工艺,细腻的笔触,幽雅的画面,从此烙在他的脑海里,让他念念不忘。在兵工厂期间,他曾利用打家具的空闲,以炉钩烫铁,在柜子上练习烫山水画。工厂见他对绘画颇有兴趣,还曾送他到贵州美术学院进修过一段时间。这些年来,走南闯北,无论是做工人还是搞设计,他都不曾放弃烙画。铁笔随身,闲来烙上几笔,栩栩如生的画面便在木板上跃然而出。有画作伴的生活,乐趣满满,从不寂寞。
“我画烙画从来不打底稿,都是事先在心里构思好,然后下笔一气呵成。”魏大可告诉我们,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练习,他的画法自成一派,和传统烙画先描底再上烙的“白描”画法不同,他的烙画往往意在笔先,随画随变。如果说传统烙画是一种“工笔”画法,他的烙画可谓“写意”烙画。“这就像画国画一样,笔锋、走势都有讲究,大胆落笔,一笔下去便不可更改。”有很多人想跟他学烙画,却畏于“一笔定型”而不敢轻易动笔。
仕女人物、山水树木、飞禽走兽……魏大可善于用烙画表现各种题材。很多年前,他曾受人之邀花费数月时间创作了烙画版的《清明上河图》,但可惜这组烙画如今已不知去向。在画法上,勇于创新的魏大可还创造出了一种“重彩”烙画,先以烙笔在木板上烫出画面,在以丙烯颜料着以色彩。在他的工作室里,我们看到了一幅大型的重彩烙画,背景远山连绵,近处小桥流水,芭蕉冉冉,一个俏皮可爱的少数民族少女赤脚斜倚于木桩之上。魏大可说,这幅画的意境源自他多年在贵州的生活,当地的少数民族风情曾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指着画面中的远山烟云说:“创作烙画之前,我会留心挑选木板,如果木板上有天然的纹理,便可就势利用。像这幅画里遮断远山若隐若现的云雾,就是依木板上原有的木纹而创作的。”
在现场,魏大可为我们创作了一幅《红梅报春图》,烫红的烙铁笔锋上烟气缭绕,魏大可手执铁笔,以火为墨,在木板上下笔风生,粗干用重笔勒出,细枝以侧笔点划,如墨笔在宣纸上的勾皴点染,寥寥几笔,便有意境生于纸上,不一会儿,虬枝铁干、苍骨嶙峋的梅树如在目前。再用红色的颜料在枝干上点缀出梅瓣点点,顿时红梅怒放,春意满眼。据魏大可介绍,他最近正在用国画创作滁州全景图,将环滁佳景呈现纸上,并将《醉翁亭记》书于其上。在工作室里,我们有幸看到了已初显雏形的底稿,烟云满纸,正是“蔚然深秀”的写照。热爱滁州山水的他,多年来一直有这样一份心愿,用自己的笔,画一幅心中最美丽的滁州。
魏大可现场创作烙画
山水画《滁州全景图》
西涧周刊微信公众号欢迎扫码关注
魏大可烙画作品《少数民族少女》
新闻推荐
本报讯2017年,南谯区残联依托重点康复项目、康复机构,积极拓展服务内容,大力推进实施各项康复工程,不断提升康复效果。全区已为3579名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服务率56.77%,其中适配辅具2213人,适配率100%。...
滁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滁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