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1月25日人民网安徽频道头条报道: 安徽滁州:醉翁亭唱开放歌 小岗村续改革潮 张 磊 韩震震 李家林

滁州日报 2018-01-26 08:49 大字

滁州,位于安徽东部,毗邻南京。900多年前,因欧阳修一篇《醉翁亭记》而扬名天下,文脉绵延千年。40年前,小岗村在全国率先实行“大包干”,又给滁州留下了“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

如今,这座地处合肥、南京两大都市圈之间的中心城市,在时代大潮中,秉承小岗村“大包干”精神,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打造服务型政府,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书写着奔向美好未来的小城故事:

福建宁德女商人潘凤彬,10年前来滁州做工夫茶生意时,不少当地人都会一脸嫌弃:“我家的酒杯都比你的茶杯大”;而如今,工夫茶所蕴含的茶道,很多滁州人已能说出一二。

65岁的台商林宪堂来滁兴业后,对这座城市的改革开放氛围印象深刻,“滁州人心态开放,又敢于改革创新,打造体制机制优势。比如政府的一条龙服务,让我们的项目不到一年就投产了。”

小岗村继续深化农村改革的同时,开放发展的步子也越迈越快。小岗在“三年大提升”计划中提出,把农业生产与5A景区创建相结合,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休闲农业。

改革开放的故事,有的已经发生,有的正在上演,而这一切,都将融入城市的肌体,化作发展的强劲动力。“禾黍丰登,人意乐,歌舞贤侯美政。”醉翁亭之所在,胜概依然。

有亭翼然,来者怡然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多少人因这一千古绝唱与滁州结缘,来自福建宁德的潘凤彬就是其中之一。

1997年,还未高中毕业的潘凤彬进入家乡一工厂打工。工厂的工作非常枯燥。有一次放假,朋友提议到滁州旅游,潘凤彬想看看《醉翁亭记》里的山水人文,便欣然应允。

潘凤彬说,滁州山好亭好人好,文化气息浓厚,第一次来,她就感觉与这座城市很投缘。2004年,她随丈夫来滁州定居,并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福建宁德与安徽滁州,两地相隔千余里,生活习惯截然不同。喝工夫茶是福建人的生活习惯,可滁州却没人会做。于是2007年,潘凤彬拿出全部积蓄,加盟了一家福建茶叶店,专做工夫茶生意。

“工夫茶的茶杯小巧精致,但滁州人喜欢喝大碗茶。刚开店时,我给客人冲茶,客人一脸嫌弃,说‘我家的酒杯都比你的茶杯大。\’”不过滁州人心态开放,喜欢新鲜事物,潘凤彬在解释完工夫茶的文化内涵后,顾客们往往都兴趣十足,不少人都和她交上了朋友。

10年来,越来越多的滁州人喜欢上茶道,潘凤彬在事业逐步发展的同时,也越来越像一个滁州人。她加入了滁州旗袍协会,闲暇时,一群姐妹一起品茶走秀,生活变得更加摇曳生姿。

因文化与滁州结缘的潘凤彬,在用一杯工夫茶改变滁州人生活的同时,也被滁州的山水人文所改变,成为一名新“滁州人”。

城市发展中,本土文化与外地文化的交融,让潘凤彬这样的外地人,对滁州有着更强的归属感,同时也在赋予这座城市愈发外向的特质。而在城市不断现代化的同时,仍注意保留传统文化,则让滁州积淀出愈发强烈的厚重感。

“那棵银杏树有400岁了,我家以前就在树的东北处。”51岁的滁州人吴学明,时常来到苏滁现代产业园内一棵老银杏树下,他说不管城市怎么变,有了这棵树,他就能找到回家的路。

苏滁现代产业园,是中国和新加坡重要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区”走出江苏的第一个合作共建项目,其建设被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重要性可见一斑。而如此重要的规划,唯一一次改动,是为了一棵银杏树。

苏滁现代产业园所在的滁州市大王乡,原本是滁州最贫穷的乡镇之一,这里地势低洼,曾为行蓄洪区,村民家家住土房,生活困难。规划中的苏滁现代产业园,设施齐全、路网如织、高楼林立,在规划征求意见时,村民都说好,但也有村民感慨,今后怕是认不出祖祖辈辈居住的家乡了。

(下转第四版)

新闻推荐

滁州市启动服务农民工公益法律服务行动

本报讯(董超记者郭军)为更好地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1月19日,滁州市在南谯区乌衣镇启动了“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服务农民工公益法律服务行动。即日起,滁州市各县(市、区)及市直组织的10支法律志愿者服务队...

滁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滁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