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辛苦,换来城市的洁净美丽 ——聚焦高温酷暑下的劳动者
本报记者吕静远
臭,实在太臭了。
7月28日下午,记者前往滁州市生活垃圾填埋场,车子还未驶进场内,已有阵阵恶臭传来。看着记者憋气的样子,负责人伏军笑了:“刚来的时候都这样,闻着闻着就习惯了。”他告诉记者,早上五点半,工作人员就已经为工人准备好了藿香正气水、绿豆汤、矿泉水等防暑降温物品,“工作时间是上午六点半到十点半,下午两点半到五点半,平均每天要装90车的垃圾,大约处理六七百吨垃圾。你看这个天,今天有辆推土机空调还坏了,驾驶员依然坚持出车。这里的工作一天不能停,一停下来城区垃圾就要积压。”
在这里工作了6年的黄书忠告诉记者,自己没有一天不是汗透了衣服,回家整个人都是臭烘烘的,“填埋垃圾的那块地方气味更臭,几乎人人上去都吐,虽然工作环境很恶劣,可我觉得工作挺有意义。”
在南谯路与明光路交口处的人行道改造现场,同样有一群顶着烈日铺砖设隔离桩的工人们,他们肩上披着毛巾,热了就擦一擦汗,累了就坐在路边稍作休息,每天早上的五点到九点,下午的四点半到晚上十点,这里都是他们挥汗如雨的身影。“这段人行道改造属于今年政府为民办10件实事的一部分,没有工人的辛劳,就没有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这里的负责人姚孝东发自肺腑地说。
记者来到龙蟠河公园,这里的工人们正拿着长长的水管,沿途喷洒花草苗木,“往上面一点,里面也要洒到,再往里面走走。”他们的汗水沿着脸庞滴落而不自知,仿佛早已习惯了这样的辛苦。“早上六点到十点半,下午四点到十点,我们从河里取水浇苗木,天太热了,不浇的话就枯死了,多可惜。”这里的工人干学金告诉记者,通过他们的努力,目前没有发现苗木干死的情况。市园林局副局长屠万林介绍,目前市园林局13台洒水车和养护单位11台洒水车,以及20余台水泵、柴油机等资源全部投入了所辖绿地、街头游园和公园的抗旱,此外还组织300余人彻夜开启消防栓洒水抗旱,目前全市没有出现大范围、大面积苗木枯死现象。
新闻推荐
本报讯7月28日上午,“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组织党团员来到滁州军分区开展双拥慰问活动,同时将《优抚对象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自住住房实施办法草案》送到他们手上征求意见,...
滁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滁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