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安徽省各地脱贫攻坚加油不松劲,扶贫产业发展不停步 扶贫项目一刻不停歇

安徽日报 2020-03-13 07:00 大字

扶贫基地春意浓

采摘、分拣、装袋、称重……日前,记者在萧县孙圩子乡马庄村产业扶贫基地看到,几位戴口罩的贫困户正在扶贫大棚里采摘和打包上海青。一辆大货车停在地头,随时准备装车外运。“目前,咱们村的扶贫大棚已向农产品销售合作单位和外送经营商销售了5000多公斤青菜。”扶贫工作队队长焦凤军兴奋地对记者说。

村里的龙溪农业发展公司,是驻村扶贫工作队引进的农业专业化公司,负责运营马庄村新建的12亩扶贫大棚。公司负责人徐伟一边在大棚里采菜,一边对记者说:“由于防控措施得力,大棚里的生产一直没有停,先后有贫困户20多人次在扶贫大棚分时段务工,增加了一笔可观的收入。”

不远处的130亩连片耕地上,轰鸣的拖拉机正在进行深翻,十多位贫困户分散于各地块,正精心种着土豆。这些优质土豆来自于中国农发集团的扶贫援助项目,春节前土豆种、肥料、薄膜、配套机械等就相继到位。工作队、村“两委”在加强防护的同时,安排人员起获胡萝卜、整理土地、播种土豆。正在土豆地里整理地头的贫困户盛伟说:“今年赶上了村扶贫工作队争取的这个土豆扶贫项目,一定要干好。虽然遇上了疫情,但大家一直在见缝插针地干,没受太大影响。”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确保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村里落实扶贫政策,推进扶贫项目一刻也没有停歇。”焦凤军说。村里的消防器材厂是马庄村的扶贫工厂,肩负着20多位贫困村民的就业和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来源的重任。因疫情防控需要,企业一直处在停工状态。工作队多次前往企业走访,并联系乡政府,帮助企业申请复工。2月19日,工厂被批准复工,工作队立即组织贫困务工人员上岗。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郑玉超高兴地说:“工厂开工,贫困户有了收入,对脱贫成果的巩固至关重要。我们有信心在今年扶贫力度不减,收入标准不降。”

防疫生产两不误

日前,记者在明光市明光街道卞庄村的甜叶菊大棚里看到,翻耕的土地散发着泥土的清香,甜叶菊幼苗片片青翠,农户正忙着起墒、铺沙、扎孔、插苗。

“眼下正是甜叶菊育苗的时候,疫情要防,农时也不能耽误。”卞庄村甜叶菊大户申子刚向记者介绍说,听广播里说可以开始春耕了,他在2月9日就组织农户开始了春忙。申子刚还承担着该村33户农民甜叶菊的收购、转运,其中2户是贫困户。

姚多兵是卞庄村的脱贫户,2月21日起到大棚里务工,每天早上7点,姚多兵都戴着村里发放的口罩到卡点测量体温,做好登记后进入大棚。脱贫户姚宝奎在自家田里也育植了5棚甜叶菊,连日来,他每天起早贪黑在田里劳作。“按照去年算下来,今年甜叶菊收入预计可达4万元。”姚宝奎说,幼苗长成后,申子刚将以市场价格收购其产品。

在明光市,农业特色产业甜叶菊育苗基地项目成为很多贫困村和贫困户的扶贫项目,古沛镇楼张村与全村45户有产业需求的贫困户签订了订单协议,甜叶菊育苗长出来后,分发给贫困户进行栽种,并以不低于市场价进行回收,保障贫困户收入。桥头镇汉塘村占地200余亩的甜叶菊基地,租给承包人种植,每年年底以租赁费的形式为97个贫困群众进行资产收益分红。目前,该项目已复产,14名贫困群众上岗育苗。

在明光市涧溪镇涧溪村扶贫产业园塑料大棚里,村民们忙着采摘、装筐、搬运草莓,一片忙碌的景象。大棚主人王朝军刚从大棚里搬出满筐的草莓,他告诉记者,家里共有5个塑料大棚,种有5亩草莓,产量大约1.5万多斤,主要销往南京、滁州等地区,总体情况不错。连日来,涧溪镇在筑牢抗疫防线的同时,依托扶贫项目着力推进草莓、蔬菜、西瓜、薄壳山核桃和艾草等特色种养业产业发展,为决战脱贫攻坚打下坚实基础。

据悉,明光市今年实施的77个产业类扶贫项目,目前已全部复工复产。

生态园里复工忙

日前,记者走进郎溪县姚村乡产业扶贫基地——泰清生态园,只见务工村民们或锄草,或修剪花枝,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在家也闲不住,现在复工了,高兴啊!”在苗圃园内,该乡姚村社区石门榨组建档立卡贫困户王永忠正在给樱花修枝整形。

“活不重,每天能挣90块钱,很满足了!”在白茶基地,正在锄草的贫困户邹本发说出了心里话。泰清生态园负责人杨竹平告诉记者,疫情防控时期,作为姚村乡的产业扶贫基地,生态园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有序复工,优先安排当地贫困户家门口就业,为他们拓宽增收的途径。

在该乡另一处产业扶贫基地——四青村蓝莓园,9位佩戴口罩的村民分成3组,正在给一丛丛开花的蓝莓苗施肥,挑筐运肥、打凼施肥、拢土平复。四青村村干部程德喜告诉记者:“我们村与蓝莓园签订了用工协议,优先安排村里贫困户就业。你看,这里光施肥的就有好几位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如何全面推动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不误、双胜利”?“宣城市统筹两场战役一起打,聚焦重点工作一起干,坚持从关系脱贫质量和效益的项目资金、产业发展、就业务工等方面着手,努力克服和扭转疫情对脱贫攻坚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宣城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扶贫局局长胡德平告诉记者。

截至目前,宣城市为贫困户制定产业项目3.6万个,其中“短、平、快”项目4500余个,到户产业覆盖率达94.7%。对113家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产业扶贫经营主体给予倾斜扶持,协调运送种子、农药等农用物资6.2吨。

新闻推荐

“拾漏补遗”绿家乡 明光市苏巷镇边全力抗击疫情边积极植树造林

本报记者戴有胜通讯员张素良造物无言,寒尽春生,大地复苏,生机勃勃。国道104穿境而过的明光市苏巷镇,连日来,又平添了几分“看...

明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明光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