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创文明城,共筑幸福家,共享幸福味 滁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侧记
本报记者张开兴
从欧阳修的“环滁皆山也”到文天祥的“湖上有时思洛社,人间何处不滁州”,滁州,这座宜居宜业且透着“灵气”的城市,以自身独特的魅力迷倒了无数人,也惊艳了这个世界。如今的滁州,漫步琅琊山、内城河、花博园、明湖……山、水、湖、城风光融为一体,如诗如画般的美景,伴随着扑面而来的文明之风,让人倍感温馨与惬意。
滁州,正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全城动员、全城上阵、全民参与,城市越变越美,幸福味道越来越浓,幸福指数节节攀升,文明之花在皖东大地竞相绽放。
全城“总动员”,吹响文明“集结号”
文明者,美而有序。创建文明城市,建设幸福和谐家园,是滁州人民的美好心愿。
顺应着群众的期盼,滁州市吹响了全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集结号”。内城河、北湖、市图书馆、花博园、明湖……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补齐城市建设短板,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广大市民获得感。
首战告捷、胜利开局,但文明创建永远在路上,今年2月,滁州市随即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突破年动员大会,对创建工作再动员、再部署、再推进,明确了突破年行动“88775”目标任务。
围绕整改一批问题、整治一批乱象、突破一类难点、解决一些盲点,聚焦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更加有序、有力、有效推进创建工作,滁州市各级各部门不断深化“五大创建”,重点开展环境整治等“十大行动”,一个问题一个问题改,一项工作一项工作抓。截至目前,已实施21个老旧小区、38个棚户区(城中村)、16个农贸市场、59条背街小巷的整治改造,新增公园广场3个,新建改造公厕75座,新建社会公共停车场14个。全面推行城市管理“一街四方”联勤执法,以绣花的功夫着力抓好城市精细化管理,使群众在获得感、幸福感提升中增进对党的感情,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在今年10月份开展的文明创建问卷调查中,群众满意度由3月份的95.18%提升到99.60%。
与此同时,滁州市还不断深化“党建带群建、合力抓创建”活动,健全街道社区党建“1+1”体制,完善33名市级领导、150余个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结对网格体系,以“连心共创文明城”为主题,组织干部入户走访,以实际行动让群众感受新气象新变化,最大程度调动群众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的主动性,积极性。
全民共参与,唱响文明“主旋律”
“现在是红灯,请您稍等”“您好,请后退,斑马线上不能停车”……11月19日,气温骤降,但是滁州的十字路口、车站广场公园……“志愿红”仍是城市里最美的风景线,服务着你我,传递着文明。
党员带头、群众参与,滁州先后组织动员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25.3万名志愿者,组建理论宣讲、文化服务、助学支教、医疗救援、科技服务和科普宣传、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卫生环保、扶贫帮困等8类、2524支志愿服务队伍,在城市的每个角落,用行动书写“滁州故事”,唱响着文明“主旋律”。
从城到人,从人到城,当文明成为一座城市的梦想和追求时,创建文明城市就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行动,不断丰富着文明城市的内容与内涵。
滁州重实践养成,以提升文明创建内涵。
“抓天长、带全市”,按照市委部署,滁州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整合各类资源,聚集各类人才,从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文明实践遍地开花,更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与此同时,研究通过《滁州市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方案》,确立“1355”工作思路,即:明确“接地气、聚人气,有特色、有活力,可复制、可持续”一个总要求,建立县乡村三级文明实践组织和志愿服务队伍,坚持传理论、传政策、传价值、传文化、传文明“五传主题”,打造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五大平台”。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17个实践所、1228个实践站、机关企事业单位实践所(站)231个,开展活动1.3万余场,覆盖群众131万余人次。南谯区创新宣传宣讲方式,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的形式,培育打造“小伍说书”宣讲品牌。明光市人民法院组建“天平志愿服务队”,深入社区乡村开展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活动。天长市挖掘“孝”文化资源,开展“孝亲文化节”系列活动。琅琊区依托城区各社区,打造党章、长征精神、红船精神等1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教育馆。滁州经开区、中新苏滁高新区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建在群众集中的小区里、企业中、工地上,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新闻推荐
晨刊讯近日,省市场监管局公布了2019年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名单,明光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综合标准化试点和国网全...
明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明光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