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 共治 共享 明光依托村民自治推进人居环境整治调查
本报记者喻松郑安杰
金秋的明光市陆郢村,绿树掩映,瓜果飘香。门前,老人围坐石桌,树下话家常,屋后,阳光透过枝叶,在地上摇曳出片片斑驳。从村头径直通向村子中心,村道两旁,绿野为席,花团点缀,水声潺潺……国庆前夕,记者来到陆郢村,就像回到童年记忆里的老家。
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的第一硬仗。近年来,陆郢村通过成立村民理事会,依托村规民约,发展特色产业,充分调动了农民积极性、主动性,不仅提升了村庄“颜值”,而且增加了农民收入,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闯出了一条新路,并在明光市推广。日前,记者走进该村充分感受到了广大村民建设美好家园、发展特色产业的巨大热情。
成立理事会,共建美好乡村
陆郢村位于明光市苏巷镇西部,现有住户108户、人口378人。原来的陆郢村杂草丛生、污水乱排、垃圾乱堆,群众经常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改变从2016年开始,这一年,陆郢村成立了村民理事会,原来人居环境整治的“镇急、村热、户冷”被动局面得到扭转。
65岁的老党员曹士庆,是陆郢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带头人”,他退休后回了老家陆郢村,因为走过许多南方发达省份,看到了南方许多“绿富美”的乡村,便在心中萌发了改变人居环境的强烈愿望。在村“两委”的支持下,曹士庆和村支书曹士楼、老支书曹家祥、村民组长曹克光等8名老党员、村干部还有热心村民组建了村民理事会,牵头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曹士庆笑着告诉记者,“一开始并不容易,首先是开村民会议,向村民讲明利害关系,引导村民把目光看远一点儿。同时,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其中,个别理事会成员表率作用发挥不好的,就让他退出理事会。”
做给群众看,带领群众干。曹士庆、曹克光、陆正楼等理事会成员从自家做起,清垃圾、拆旧屋,并定期开会,讨论交流,带领群众共同建设美丽家园。仅三个月,就清理垃圾300吨、沟渠800米,拆除旱厕28座、废旧猪圈46个、草堆33座。完成初级目标后,理事会又带领村民栽植香樟、红叶石楠等树木1800多棵。在理事会的积极努力下,陆郢村一天天变美。如今,在留守家人的带动下,在外务工的村民也参与进来,陆郢村的村民理事会成员也扩充到了16人,“8个人都是在外的,理事会成员的平均年龄一下从70岁下降到了50岁,新进的人年轻、有见识、有资源。”曹士庆说。
“陆郢模式”激发了农民“自己事自己办”的主人翁意识,也得到了当地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苏巷镇宣统委员韩猛告诉记者:“镇里将陆郢村列为环境整治示范点,几年来,先后投入300万元为村里装路灯、硬化道路、新建公厕和垃圾房等设施。”
(下转第五版)
“五位一体”在滁州
新闻推荐
安徽明光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巩建龙利得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王维君明光浩淼安防科技股份公司企管...
明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明光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