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载风雨“路”,见证国家发展变迁
[摘要]共和国同龄人、明光市经信委退休干部马修身:
晨刊讯 70年前,马修身出生在原嘉山县(今明光市)一条大马路边的茅草屋里,马路上有他童年时的欢娱,少年时亲人离世的悲苦,中年时的奋斗和收获……70年间,大马路从砂石路铺成了石板路,如今修成了柏油路,马修身在马路边成家立业,辛勤耕耘,生活逐渐富足……70年后,马路变“新”,马修身变“老”,大马路被市民唤作人民路,马修身被年轻人唤作马老。“70年,对一个国家来说很短,但对一个人来说很长,我这70年,和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马修身说,从1949年至2019年,他在家门口的一条马路上来来往往,共和国在康庄大道上奔跑向前。这其中,道不完的人生酸甜,说不尽的沧桑巨变。
1949年6月12日,迎着新中国成立前的曙光,马修身出生在原嘉山县的一条马路边。马路是一条5米宽、长度不到2公里的砂石路,一头连接着老火车站,一头连接着大巷口,是老县城的交通要道,也是最繁华的区域,老县城的人把这条马路称作“大马路”。马修身的家,就在大马路边上的三间茅草屋里,家门口距离马路仅有三米远。在马路边玩泥巴,到马路对面的戏台听山东大书,背着书包到路边的小学上学……马修身的童年,除了饿之外,大马路边充满了孩子的欢娱和顽皮。
大马路看着马修身一天天长大,也见证了父子情深。1958年的冬天,9岁的马修身得了胸膜炎,浑身难受,而且高烧不止,父亲背着他,沿着大马路紧急送到医院救治,出院时,马修身拉着父亲的手,沿着大马路蹦蹦跳跳的回到家。1964的冬天,父亲腹部疼痛,头部冒汗,15岁的马修身,用板车拉着父亲,沿着大马路奔向医院,几个月后,父亲因肺癌病逝……如今,70岁的马修身回想起父亲,心生遗憾:“如果有现在的经济和医疗条件,或许父亲能多活几年,看着我结婚生子。”
父亲去世后,16岁的马修身中断学业,扛起家中的重担,到离家三公里远的一家耐火材料厂做学徒工。三年后,马修身成为厂里的正式职工,凭借着聪明和苦干,逐步在厂里承担起大梁,成为机修车间的主任。随着马修身事业的起步,家中的经济条件也有了改善。1976年,马修身和现在的爱人结婚,婚房就是大马路边的茅草房。此时,大马路也改头换面,砂石路面变成了石板路,也有了个新名字——“人民路”。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小县城。头脑活络的马修身被调到一家锅炉厂任厂长,在他的带领下,厂子年产值从18万元连年翻番,三年达到60多万元。马修身工作出色,厂里给他安排了宿舍,他带着妻儿从人民路边的家中,搬到了离家几公里之外的宿舍,新家陆续添置了洗衣机、电视机、冰箱……住房也从一家人挤在10多平方的宿舍,换成了50多平方的套房。马修身经常沿着人民路,回到家中看望母亲。
上世纪90年代,人民路的石板路,被铺成了水泥路,居住在附近的居民,交通更加便利。人民路边的茅草房,被修成了砖混房,成为马修身弟弟的婚房。马修身从厂里调入局里从事管理工作。
2000年,人民路铺上了柏油路面,马修身在此处的家被征迁安置。后来,马修身从单位退休。前几年,为丰富老年生活,他报名在老年大学诗词文学班学习。
“70年了,我在一条马路上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它见证了我的成长,我通过它见证了共和国从贫弱到富强。”马修身说,作为一名共和国同龄人,他由衷地为国家骄傲。 (记者胡文峰)
新闻推荐
肉价持续上涨,水果涨势趋缓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解读农产品价格热点问题
今年以来,“菜篮子”产品受前期气候、疫病等不利因素影响,价格有所上涨。据农业农村部监测,上半年“农产品批发价格200...
明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明光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