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灾多难的母亲

滁州日报 2018-04-17 07:59 大字

[摘要] 多灾多难的母亲

□作者:梁义道

贫雇农的生活

农历1931年2月8日,正月初八。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县江心洲的一户农家,出生了一个女孩——陈杏宝,是这家人家的大女儿,后来成为我的母亲。外爹外婆是高兴的。有了大儿子(大舅陈龙海),又有了大女儿,而且正处在过年期间,喜上加喜。注定会有不平凡的人生。外爹在丹徒县高桥街道南货店(现在称百货店)当伙计(现称营业员)。家里有几亩薄田,外婆在家打理。应该说母亲童年是幸福的。但好景不长,长江发大水,将处于岸边的外婆家几亩薄田吞没了。全家人的命运也彻底改变了,只好迁到丹徒县高桥镇四方桥村,选择堤坝旁搭起了茅草庵。外爹的收入不够家庭开支,又没有一寸土地,外婆只好给地主当贫雇农。后来,外婆又先后生下2子2女。外公外婆养育了6个孩子。我的母亲自然协助外婆带好弟弟妹妹。由于家庭条件困苦,全家只供长子大舅一人读了几年私塾。其他人都没有读书。母亲长到10余岁时,一年春季,此时地里连野菜都没有,青黄不接,全家生活都成问题。外公外婆迫不得已决定将我母亲送人当童养媳,改名徐君蓉,换来了几十斤粮食。童养媳是比较好听的名词,实际上就是在公婆家侍候人,干农活,出苦力,大多数人受到虐待。母亲生长在贫苦家庭,性格好强,样样农活都会,拼命与大人一起干活,干事干净利索。“公婆”家几乎免费得来了劳力。母亲顶起了男劳力。“公婆”慢慢转变了态度。可以说,母亲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拼死拼活的干活,慢慢转变了自己的地位,得到了准公婆的好评。母亲在艰苦的劳动中,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少年和青年。

劳动者的生活

1961年夏季,我被打成右派的父亲,从安徽省白米山农场劳改农场逃命返回家乡。父亲冒着生命危险在家乡躲避调养身体。因为被打成右派,染上几乎丧命的重病。母亲是家乡村里有名的劳动模范。在奶奶的大力撮合下,父母走到了一起。母亲从家乡跟随父亲来到了安徽省明光市劳改农场,并顶住巨大的政治和社会压力,与父亲完婚,成为那一代人特殊群体的楷模,改变了个人和家庭的命运。1962年夏天,父母带着在劳改农场出生不久的我姐姐,一起平反返回嘉山县水产公司(现为明光市)。母亲带着孩子干上家属临时工。工作时,母亲将我姐姐的“摇篮”放在身边,边干活边照顾女儿。1962年全国人处在三年自然灾害末期,经济还没有恢复,自然收获的鱼虾也不多。水产公司招收了30余名临时工,大多数是单位职工家属。临时工在单位等待工作分配,实行的是多劳多得的计件工资,很多时间没活干,也没有工资。有一天,单位来了一点货,几十名临时工一起上,很快就干完了,平均一天工资6分钱。有一次拉货,母亲拉扳车爬坡,全力向前拉,用力过猛,脚下一滑,将右脚大板指顶翻过来。母亲忍着剧痛,将脚趾扳回去,一瘸一拐继续拉车。以后的一个多月时间,母亲柱着拐棍坚持干活,舍不得去医院治病。父亲带母亲去医院,母亲多次称没有大事,坚持说只是扭伤了,坚决不去医院。实际上是舍不得花钱治病。母亲挣的钱,每一分都是血汗钱。结果,母亲的右脚楞是长出了一个包。实际是骨折,长出的新骨头。难以想象当时的母亲是忍受多大的疼痛。母亲的工作是许多男同志也干不了的苦活和累活。加工鱼虾和水产品,全部靠手工。全部靠力气干活。临时工中有不少领导干部的家属,都是拼命的干活挣钱养家。母亲忍受伤痛,坚持了十几年,将我们姐弟三人培养成人。1984年8月24日,父亲多年坚持与病魔抗争后,丢下心爱的妻子和儿女走了,终年58岁。此时,母亲54岁,刚刚退休4年。中年丧夫,又是外地人,举目无亲,生活艰难。

抗病魔的生活

我们姐弟三人在父母培养下,参加工作,并成为国家工作人员,结婚生子,在明光扎下根来。1990年,我的外甥和我儿子同年出生。生活刚刚好转,照理说好日子刚刚开头。但不幸又伴随着母亲。1990年冬天,母亲想念自己的孙子,便到我家看望。返回时,路过中医院,就顺便看看身上的痒疼痛,不慎在收费窗口处摔了一跤,将右侧股骨头摔骨折。我们姐弟三人立即将母亲送到医院治疗。医生听完我们子女的介绍,诊断为长期重体力劳动引发的缺钙,已无法挽救。当时,我母亲59岁。在随后的20余年中,我母亲4次骨折,2次患白内障,3次患疝气,1次被猫咬,共患了10次大病,先后住院治疗,病痛伴随着她的后半生。好在儿女比较孝顺,每次都花费巨资,将母亲从病魔手中拉了回来,基本治愈了各种伤痛。

母亲的一生与命运抗争,与病魔抗争。一生辛劳,度过不平凡的一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体现了永不服输的精神。同时,母亲也是幸运的,她见证了社会变迁,见证了儿女成长,见证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堂堂正正地走完人生。祝母亲一路走好。

母亲是不幸的。艰难地度过童年、少年和青年。母亲也是幸运的,养育的儿女,给她养老送终。母亲度过了不平凡的一生。2017年1月19日,在儿女的服侍下,母亲在安徽省明光市中医院内科病房走完人生。临终无疾病,安详离世,终年87岁。

新闻推荐

皖东诗歌评论界一朵鲜丽的奇葩 ——读薛守忠《贡发芹诗歌艺术初探》一书有感

皖东诗歌评论界一朵鲜丽的奇葩读薛守忠《贡发芹诗歌艺术初探》一书有感

明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明光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