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综合利用让秸秆变废为宝

滁州日报 2017-10-16 09:25 大字

本报记者郭军

每年一到夏收秋收季节,如何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秸秆,让乡村干部和农民都很犯难。一些农民为了不影响接下来的耕种,往往会把这些秸秆一烧了之,造成环境问题。但近日记者在明光市安徽嘉农农林生态产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看到,难以处理的秸秆却摇身一变,成了零污染又具有高附加值的环保板材。

走进嘉农公司的生产车间,长长的生产线上只有寥寥数人控制着生产线。“我们公司是专门从事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企业,生产高强度的秸秆板材,产品主要出口国外市场。我们的产品共有16项国家专利,最大的特点是零甲醛、防水又防火。”企业负责人郑守敏开门见山介绍自家的产品。在车间正中,摆放着一口鱼缸,水面上还漂浮着几块板材,郑守敏解释这是为了验证板材的环保安全性和防水性能。

让各级部门头疼的秸秆在这里是怎么变废为宝的呢?记者看到,在生产线的一端,码放着一堆堆小麦秸秆,经过粗粉碎、烘干、分拣、精粉碎、压缩、砂光多个生产流程,在一百多米外的生产线另一端,这些秸秆已经成了一块块还带着温度的秸秆板材。这些环保板材可制成家具、套装门、地板等等。

“利用秸秆来作为生产原料,实现了对资源的综合高效利用,又减少了秸秆焚烧对环境的污染。同时,整个生产过程也没有一点污染排放,整个过程不用一滴水、不烧一块煤,完全是零排放。”郑守敏介绍,生产过程中的边角料和板材砂光过程中的粉尘都被收集起来送往锅炉焚烧加热导热油用于压缩板材,而锅炉烟囱的余热也被用来烘干秸秆,做到资源和能源的高效循环利用。

据郑守敏介绍,企业规划设计投产4条生产线,目前已有一条生产线投产。“这条生产线每天需要100多吨的小麦秸秆才能满足生产,秸秆主要来源于明光市潘村、女山湖等周边农村。将来4条生产线全部投产后,年消耗秸秆约在15万吨左右。”

新闻推荐

明光市政协组织机关学习

本报讯9月18日上午,明光市政协组织召开机关学习会议,安排部署国庆、中秋节前工作。明光市政协主席吴军主持会议,副主席陈晓燕、秘书长刘胜田及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参加学习。会议传达了明光市扶贫...

明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明光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