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草药有大“钱”景 来安张山镇做强做活中草药传统产业见闻

滁州日报 2020-06-19 08:07 大字

本报记者张 杰

走进来安县张山镇罗顶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根根水泥石柱,深深地插进泥土中,这是中药材八月炸的种植基地,周边山高林密;再往前行看到了漫山遍野的中药材,有国槐、车前草、蒲公英、马齿笕等;这里是群山环抱的长山,半山腰筑坝形成许多水面,一台大型挖掘机正在一面水塘边扩挖清淤,扩挖后形成蓄水6万立方米,能够满足这一片中药材“喝水”。近日,记者在张山镇采访传统产业如何做大做强时看到了这一幕。

张山镇以低山丘陵为主,气候湿润,历史上就有种植中药材的传统;近年来,该镇鼓励农民种植中药材,涌现出一大批中药材种植大户,孟繁科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政府做大做强扶持政策的支持下,孟繁科租赁一个容积4000立方米的大型冷库,去年9月投入使用,库内可储存100多种中药材,解决了保鲜、时差等问题,去年销售额突破4000万元。“老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来了。”孟繁科说,本地中药材数量不够,与中国中药集团、上海上药集团等大企业订单一个批次至少几十吨,货源不能保证,从去年底开始流转农民的荒山500亩,作为核心种植区,带动周边农户种植土地2500亩,今年初种下八月炸、金钱草、薄荷、丹参等几十种中药材,年底收获,亩均收入3000至10000元,比传统农业收入翻番,既保证了货源又增加了农民收入。

葛根种植大户魏殿臣在当地同样是一个有名的人物,经过多年的打拼形成了“一主五辅”产业:以葛根种植和加工为主的现代化葛根加工厂,以种植销售蒲公英、紫花地丁、车前草、丹参、马齿笕为辅,采取公司加农户的模式,通过供种、技术指导、包销等形式,带动周边农民种植中药材脱贫致富;到目前已经完成了葛根文化长廊、产品展示中心和葛根生态园建设,今年伊始将中药材种植面积扩大到4050亩,其中,葛根种植1000亩。

张山镇党委书记王克林告诉记者,该镇产业优势明显,今年以来把农业产业发展与自然生态结合,以2个中药材种植大户为引导,规划建设7050亩中药材产业园,实施田园综合体建设,让整个产业链“动”起来,建设集中药材种植、旅游观光和康复养老为一体的生态旅游综合体;为此,该镇建立了对口联系和联动机制,向上级有关部门积极申报项目,在政策上全力培育和扶持两家中药材种植大户,推动产业做大做强和做活产业链。

新闻推荐

滁州警方破获特大网络赌博案涉案赌资4.2亿元

搭建网络赌博平台,以销售“房卡”牟取暴利,在全国发展近万名参赌人员。记者从安徽省滁州市公安局了解到,当地来安县警方破获...

来安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来安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