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的实效性

滁州日报 2020-05-28 07:53 大字

李海洋

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过程中,怎样突出其“明理、激情、导行”的作用,让学生以“要学、爱学、乐学、善学”的积极心态,成为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学习的小主人。笔者结合以往教学实践略谈一二。

猜一猜,激发兴趣。有些课文,教师可以设计成一个有趣的问题,如在人教版六年级《只有一个地球》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谜语让学生猜:“说它象球不是球,肚子里面啥都有。人物、动物和植物,全都生活在里头。高山、森林处处见,江河、湖水向海流。天天围着太阳转,猜猜它是什么球(地球)”。学生们争先恐后猜谜语,兴趣盎然,思想活跃,等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趁热打铁,将学生的兴趣引向课文:“我们都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爱护地球呢?请同学们学习课文《只有一个地球》。”课文还没有教,已把学生带进了爱护地球的意境中去了。

看一看,触景生情。具体情景可以唤起或强化人的某种感受,为了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可以有意识地创设某种情感氛围。如在人教版四年级《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教学中,结合讲解,播放之前准备好的家乡美景录像剪辑片断。真实的彩色画面不仅深深地吸引了学生,而且使他们明白了我们的家乡人杰地灵、经济发达、物产丰富、风景优美等可爱之处,从而产生了热爱家乡的依恋之情,其教育效果胜过千言万语。

算一算,晓理动情。“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如在人教版二年级《保护森林,节约用纸》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计算一道数学题:“每张纸5分钱,每个小学生每天浪费1张纸,全县10000名小学生,每天浪费多少钱?”学生从亲手算出来的数据中懂得节约的重要性,这样就会自觉产生勤俭节约的情感和行动。

演一演,体验真情。如在教人教版三年级《我们的生活需要谁》时,教师可以把课文内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演出,小演员进入各自角色进行创造性劳动,其他同学们也被带进设置的情景,让孩子表演中自然体验到各行各业的重要性,受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做一做,用行换情。体验生活是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如在人教版三年级《家人的爱》教学中,针对有些同学不关心体贴父母,不了解父母辛苦的现象,可以让学生利用双休日的时间,和父母“换位”,让孩子做父母一天所做的家务事,让孩子从亲身体验中感受到父母的辛苦,进而认识到今后要自觉地去关心体贴父母,去对父母的爱心存感激。

总之,要充分发挥品德与生活(社会)课中提高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的作用,教师必须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相信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教学的实效性一定能够提高。(作者单位:来安县第四中学)

新闻推荐

宣传垃圾分类知识

为增强村民对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的行动中来,5月19日,来安县施官镇张储村举办“垃圾分类”主题宣...

来安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来安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