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得云开见月明 滁州加速融入南京都市圈启示录

马鞍山日报 2019-12-19 01:29 大字

滁宁快速通道

滁宁城际铁路

文/记者 刘挺 见习记者 刘青元 图为资料图片

滁州,离南京有多“近”?

8公里,这是滁州市来安县汊河镇到南京地铁3号线林场站的距离;17分钟,搭乘京沪高铁可从滁州直抵南京;

宁滁同城化,有多“紧密”?

汊河经开区,逾七成企业来自南京;南京人的餐桌上,超十分之一的农副食品来自滁州;滁州的景点景区,南京游客占比近半……

数据直观反映出的同城化加速趋势,既令人刮目更引人深思。在融入南京都市圈的过程中,“环滁皆山”的滁州,为何总能不断跑出“加速度”?

有人说,是山水相连的区位优势,是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让滁州“近水楼台先得月”。但如果我们将历史的镜头拉长,则不难发现,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咬定青山不放松,历百折而仍向东,让滁州最终“守得云开见月明”。

“守”中见恒心 ——把“南京牌”打成“永久牌”

无论是发展规划携手共绘、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还是产业生态协同嵌入、公共服务共享互惠,滁州与南京的同城化,早已从简单的物理“对接”迈向了深度的化学“融合”。

化学背后是哲学。

只有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由是观之,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聚力东向谋发展”,到2002年加入南京都市圈,再到响亮喊出“对接大江北,建设新滁州”、争当全省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排头兵,一路走来,滁州紧盯南京、久久为功,把“南京牌”打成“永久牌”,最终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突破。

持之以恒融入南京,源于对发展大势的深刻把握。

在安徽的版图中,滁州偏处一隅,区位并无特殊;而把滁州放进区域坐标系里看,这里则是安徽“东进”、等高对接苏浙沪的最前沿。随着中国经济进入圈层化时代,区域一体化发展成为大势所趋。地处南京都市圈核心层的滁州,参与区域一体化发展,最优路径就是融入南京,最大的机遇就是国家级南京江北新区建设。

从自身来看,走过“大包干”“大扬子”“大滁城”时代的滁州,“对接大江北、建设新滁州”,既是重大历史机遇,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

持之以恒融入南京,来自上下同欲的集体意志。

滁州市委书记张祥安说:“对滁州来说,参与长三角一体化,首先是要融入南京都市圈;融入南京都市圈,首先要深度融入南京市,这是滁州永久坚持的战略选择。”

事实上,从官方到坊间,深度融入南京,实现宁滁同城化,早已是400多万滁州人的普遍共识和共同行动。从“山水相连”却“反差巨大”的震惊中觉醒,向着“一体同城、互惠共赢”的目标迈进,滁州人把差距变成焦距、化为动力,一场场解放思想大洗礼,一次次向东看齐“起而行”,破除了“小富即安”的满足感,树立起“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最终收获了“同城效应”带来的满满幸福感、获得感。

持之以恒融入南京,体现在百折不挠的韧性毅力。

作为滁州开放发展的“一号工程”,去年12月底,总投资165亿元的滁宁城际铁路一期工程破土动工。公交化的城际铁路,标志着滁州与南京实现同城化迈出了“历史性的一大步”。

然而,更多人并不知道的是,从2008年启动谋划,到2018年正式开工,为了这条发展的生命线,滁州人像当年张骞“凿空”丝绸之路一样,咬定青山不放松,不怕“磨破嘴、跑断腿”,硬是把“几乎不可能”变成了现实。“如果没有锲而不舍的韧劲,没有百折不挠的意志,这条路可能永远只会停留在口头上、纸面上。”参与项目多年的滁宁城际铁路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义成深有感触。

万事从来贵有恒。

融入之路从来不是“坦荡无阻”,梦想也从不会在“敲锣打鼓”中轻松实现。坚持正确的方向,日拱一卒去努力,最终让“宁滁同城”未来已来。

“守”中勇作为 ——把“滁州机遇”变成“滁州精彩”

2015年6月,国家批准设立南京江北新区。这个与滁州市接壤边界约260公里、对外通道约三分之二经过滁州的国家级新区,“甫一出生便引来滁州热切的目光”。

“敢为人先”的滁州应声而动、率先发力,提出了“对接大江北”的战略目标。2016年底,滁州对接江北新区的战略性板块——以苏滁现代产业园、来安汊河江北水岸科技新城、滁州高教科创城、滁州经开区原创科技城“一园三城”为主体的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成功获批。

速度之快、力度之大,滁州“大手笔”令人惊叹。

对接“大江北”,实现同城化,关键在于“怎么干”。滁州人的“守”,绝非被动等待,而是主动作为,一面“练好内动”,一面“多路出击”,“两个轮子一起转”。

内功怎么练?

2008年春,滁州启动“大滁城”建设,旗帜鲜明提出“要用南京的水准,打造与南京同城发展的城市新家园”,掀起了滁州有史以来城市建设的最高潮。随着框架的拉开,城市的承载能力得到全方位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滁州沿南京边界先后“摆开”1个国家级开发区和8个省级开发区,引导南京产业向滁州“西进”。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自南京转移至滁州的亿元以上项目达到79个,占江苏省转移项目总数的一半。

在上百家南京轨道装备配套企业聚集的小镇汊河,为让入驻企业享受到更好的服务,当地不仅建设了轨道交通检测机构和研发中心,更创新启用了行政审批“2号章”,变“企业来回跑”为“汊河事汊河办”,把优质政务服务真正推到了宁滁产业协同协作的“最前沿”。

小至一枚印章的创新,大到一座城市的“升级”,定位为“南京的发展腹地、生态屏障、产业配角”的滁州不断修炼内功,以“甘当配角”的姿态努力“当好配角”,在同城化舞台上同样收获了“满堂彩”。

练好内功,打下的是基础;主动出击,迎来的是机遇。

特色花鼓戏表演,精致小鼓敲起活泼欢快的旋律;《醉翁亭记》诗朗诵,生动再现千古文人风骨……10月26日,“美好滁州邀‘宁’游”滁州文旅营销推介活动南京专场成功举办,让南京市民“零距离”感受到了滁州文旅之美。

积极打造南京“后花园”的滁州,近年来不断“走出去”,大打“文旅牌”,着力打造南京人心目中的短途旅游目的地。官方数据显示,2018年,滁州接待游客2757.9万人次,南京游客占比近半。

大步“走出去”,合作天地宽。近年来,滁州主动沟通参与南京都市圈特别是南京市相关规划编制,大力推进承接产业立体化、基础设施联通化、公共服务共享化、生态环保联动化建设,极大地推动了务实合作,促成了诸多务实成果,真正把区位优势转化为了发展优势。当前已成为滁州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滁州14个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全面加强与长三角城市和工业园区合作共建,承接产业转移,目前已与长三角地区近30家园区开展了合作共建。

“守”中谋共赢 ——从“各美其美”走向“美美与共”

2009年6月,滁州市全椒县举办首届“采桃节”。短短十几天,吸引了3万多名南京游客纷至沓来。鲜桃卖出了好价钱,南京游客尽兴而归,“一个桃,让两家都尝着甜”。

2019年10月,宁滁两市签署共同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南京江北新区与滁州来安县、南京浦口区与滁州南谯区分别签署了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共建框架协议,把日益加深的宁滁合作再次推向“新高度”。

从“一个鲜桃”到“两个示范区”,从“过江牵手”到“毗邻突破”,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两座城市合作前景更广、后劲更足、空间更大。

错过一个机遇,也许会错过一个时代。在一体化发展的全新赛场上,“敢为人先”的滁州早已“筹谋在先”——对接“大江北”,“同城”谋共赢。

与南京“一河之隔”的汊河经开区,在做强轨道交通装备主导产业的同时,正将产业“触角”伸向电子信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领域;为承接南京产业转移专门开辟的产业第二片区正在抓紧建设,十余家南京企业已确定落户;

再看南谯:滁州高教科创城内,南工大、河海大学、南京科技职业学院等高校早已布局,产学研合作正风生水起;积极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加快建设成为南京城区“后花园”……

“样板间”内,先行先试“鼓点正密”;协同发展,对接合作正紧步疾行。

围绕江北新区“两城一中心”(即“芯片之城”“基因之城”和“新金融中心”)建设,滁州正借助临近台积电项目产生的辐射效应优势,加快建设半导体产业园,加快推进总投资160亿元的康佳智能家电及装备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加速向“芯片之城”靠拢;同时,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依托“基因之城”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高低搭配、链条完整的产业协作体系;

同时,启动滁宁第二通道建设,谋划建设滁州主城区至南京北站半小时通勤快速通道,在已有滁宁公交换乘中心站的基础上,启动建设汊河换乘中心工程……

南京琅琊路小学、夫子庙小学分别在苏滁产业园第一小学、滁州四小设立分校,南京儿童医院滁州分院挂牌运营……在滁州深度融入南京的过程中,尤其注重公共服务资源的引进。下一步,滁州仍将秉承这一理念,引进更多南京学校、医院合作办学、联合办医,让普通百姓享受到更多“民生红利”。

从南京的角度来看,对接合作的步伐也在提速。以交通为例:目前,南京已建成了包括长江大桥公路桥、长江二桥在内的11条过江通道通达滁州。未来,将有28条过江通道,将两地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有恒心者事竟成。

滁州人用敢为人先的闯劲、锲而不舍的韧劲、只争朝夕的拼劲,对接南京、融入南京、配套南京、服务南京,换来了滁宁同城化硕果摇枝,换来了从“内陆腹地”到“开放前沿”的华丽转身,更换来了自身发展提质提速、民生更好改善。

当长三角站上国家发展战略新风口,当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成为成员城市的共同心愿,谁能率先接住机遇的“苹果”?“快人一步”仍在“强劲发力”的滁州,显然志在必得。

新闻推荐

滁州安迈达特种铝业有限公司年产铝合金制品680万件、不锈钢制品120万件项目(一期)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公示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生态环境保护部令第4号等相关规定,现对年产铝合金制品680万件、不锈钢制品120万件项目(...

来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来安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