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耳朵,皖东“民歌类非遗”不同凡响
[摘要]第二届皖东民歌大赛决赛精彩上演,我市倾力打造的民歌非遗新品牌择优亮相
经过三个多月的积极筹备,8月12日,由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第二届皖东民歌大赛决赛在滁精彩上演,来自8个县市区的20个优秀民歌节目现场比拼,角逐大奖。据了解,滁州市正在积极打造独具皖东特色的民歌非遗新品牌,截至目前,已有市级以上民歌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6个,其中凤阳花鼓(曲艺类)、凤阳民歌(民间音乐类)先后入选第一批和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个优秀民歌现场比动听
当天下午2时许,第二届皖东民歌大赛决赛在滁州图书馆报告厅准时上演。第一支曲目,是来安县沈勇、张守琴表演的民歌对唱《家家起早下秧田》,展现了当地群众农忙时节辛勤劳动的场景。随后,男声独唱《有一个小村庄》、民歌小合唱《怎么不是的》、歌伴舞《好一个花鼓灯》等19个优秀节目轮番上演。记者了解到,参赛曲目大多根据皖东各地民歌创作或改编,很有地方特色。
演出期间,各参赛队伍的演员们以饱满的情绪、精彩的表演,向现场观众献上一曲曲妙趣横生的民歌精曲,滁州歌声听得令人如痴如醉。台下,专家评委则一边欣赏美妙歌声,一边按照地域特色、舞台效果以及歌唱和表演水平等评分标准,一丝不苟地对参赛节目予以打分。
滁州市打造民间非遗新品牌
据介绍,民歌分为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曲和曲艺等类别。滁州市现有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52个,其中26个是市级以上民歌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曲艺类的凤阳花鼓、民间音乐类的凤阳民歌,先后入选第一批、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滁州籍军旅作家何仿采集的苏皖民歌《好一朵茉莉花》,如今已传唱全世界。
近些年,滁州市深入挖掘皖东民间文化资源,提升皖东民间音乐品质,培育民间艺术人才。对于独具地方特色的皖东民歌,滁州市本着继承与创新并重的原则,充分发掘各地流传的民间小调、情歌、号子等音乐素材。这些工作,既推动了滁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为打造民歌非遗新品牌作出贡献。
(记者李志情)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张杰通讯员朱伟伟7月26日下午,骄阳似火。记者在来安县半塔镇采访,经过行政村时看到,每一户门前都有2个垃圾桶和1个...
来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来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