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平安之盾 绽和谐之花 ——滁州市荣获2017年度全省综治工作(平安建设)先进市 本报记者王晗笑

滁州日报 2018-04-08 07:36 大字

7个县(市、区)被命名为全省“平安县(市、区)”;滁州获评全省“无传销城市”;2017年度综治工作(平安建设)、法治建设考核分居全省第二和第三位;全市安全感满意度综合排名全省第三,其中全市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政法队伍满意度2017年上半年历史性实现全省“双第一”。

2017年,全市各级各部门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以党的十九大维稳安保工作为主题主线,以健全落实综治领导责任制为抓手,深化“大走访、大宣传、大会战,创平安、保满意”活动,平安滁州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近日捷报再传,滁州市被省委、省政府评为“2017年度全省综治工作(平安建设)先进市”,平安和谐之花在皖东这片热土上绚丽绽放。

防控风险 筑牢社会稳定铜墙铁壁

抓关键、盯重点,严作风、强保障,全市各级各部门坚持高标准部署、高站位完成以十九大为中心的维稳安保任务。全市公安、维稳、信访等部门紧紧抓住“人、事、物、点、线、网、面”七个关键,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同时围绕“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中博会”及徽商大会、农歌会等敏感节点,做好维稳防控工作。

市委、市政府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列入全面深化改革十大重点项目。推进市物业管理纠纷和道路交通纠纷调解委员会建设,在调委会设立巡回法庭、行政调解室和第三方调解室。市物调委运行5个月来受理涉及滁城17个小区388件矛盾纠纷,调处174件。市、县两级公安、法院联合成立“法院驻拘留所矛盾化解工作室”,做法被公安部转发。市中院建立全省首家法院公证调解室。市公安局在派出所建立“警民联调室”,2起案例被评为全省优秀案例。乡镇(街道)综治中心普遍建立“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

扎实做好群众信访工作。建立市领导信访工作联系点制度,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常态化制度化,各县(市、区)党政领导共开展接(约)访活动1395次1911批8362人次。2017年度全市信访事项及时受理率、按期办结率、群众满意率综合排名位居全省前三。信访积案化解工程扎实推进,截至目前,国家信访局交办和省挂牌积案,化解率分别为98%、99%。

问题导向 织就立体化公共安全网

以治安突出问题为导向,市公安局聚拢拳头,建成400余平方米合成作战大厅,实现了“合成作战中心”“反电诈处置中心”“三打击一整治专项办”合署办公。开展“盗抢骗”、“黄赌毒”、反电诈等专项整治行动,严打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去年1至11月,全市刑事案件发案12922起,同比下降18%;破案6736起,同比上升34.8%。开展黄赌“断链”行动,打击绩效全省第一;黄赌警情下降43.3%,多年来首次退出全省前六;3个单位被评为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布下“天罗地网”,织就一张立体化、信息化治安防控网。市政府投入4.3亿元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将滁城三期8500个视频探头建设任务纳入总体规划,整合公安、交通、乡镇、单位、小区等社会面治安动态监控系统,建成高清探头6482个,治安卡口260个;市、县、乡三级综治中心与公安机关视频监控实现互联互通;完成高铁沿线重点部位视频监控50%建设任务。全市共建立群防群治队伍486支18776人。组建以“的哥”“快递小哥”为主体的“守护家园,携手同行”志愿者服务队。推广公安“微信红包”做法,接收“市民举报”线索6474条,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87人,整改消防、交通隐患470余处。

加强重点人群、部位、行业安全管理。来安县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异地“双列管”工作被省综治委通报表扬。市司法局对重点对象实行手机定位和电子腕带管理。在全省率先完成校园保安配备和“一键式报警”安装,排查整治校园周边治安乱点28处,消除校园内部安全隐患322处。对涉爆单位、寄递物流、加油站、液化气站、烟花爆竹等行业进行专项检查,全市共排查整改涉爆隐患31处,清查收缴各类枪支225支。 

(下转第三版)

新闻推荐

来安全面打造农村法律顾问品牌

本报讯(李丽记者郭军)自2017年全面开展“一村一顾问”活动以来,来安县司法局主动作为、立足创新,力推“三个完善”,全面打造“律师驻村、法治惠民”特色品牌。去年,来安县司法局结合农村、农民实际需求...

来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来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