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月“扫掉”网络有害信息近12万条
近期,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通过各地初选推荐、初评、投票、复审等环节,评选出300个全国“扫黄打非”基层示范点,其中安徽省入选14个,入选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在采访中记者看到,安徽省已经把扫黄打非相关工作下沉到基层中,进校园,进社区,普及到居民身边,基本实现“扫黄打非”基层全覆盖,“扫黄打非”扎根基层,群防群治效果突出。
七旬老人担任“五老”义务监督员
在合肥和平街道绿苑社区有个社区名人——冯莉敏。说她有名,不仅因为她是冯玉祥将军的侄孙女,而且75岁的她有近30年的公益史。如今,冯老是绿苑社区“扫黄打非”“五老”义务监督员,有事没事就在社区里走动走动,群众监督成了社区扫黄打非的得力手段。在他们的带领和示范下,绿苑社区拥有多支“扫黄打非”志愿队伍和多组“扫黄打非”“外援”队伍,这些无处不在的力量,构筑了绿苑社区的扫黄打非“防火墙”。
社区还先后邀请专家学者开展了《以孝治家之中庸之道》、《曾国藩家书》、《朱子家训》等公益讲座。
网格化管理让不良信息无处逃
来安县的新安镇2011年以来,连续6年获全国、省“扫黄打非”先进集体称号,在成绩的背后,细致的网格化管理功不可没。
新安镇划分了260个网格区域,并为每个网格配备协调员、管理员、信息员、联络员,形成村(社区)中有网、网中有格、格中定人、人负其责的良好格局。并将“扫黄打非”与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相结合,驻村民警与“扫黄打非”志愿者联防联动,定期开展文化市场巡查活动,构建了“联防、联动、联治”的新格局,为群众营造出健康、和谐、向上的精神文化环境。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监督管理体系,帮助新安镇建立了扫黄打非问题发现及时、协调有序、处置有力、监督有效、责任落实、服务到位的常态化服务机制。
科技助力“扫黄打非”
合肥市包河区常青街道“智慧党建APP”是安徽省首个智慧党建APP,依托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手段,为该街道3100多名党员、79个党组织共同构建起实时在线的精神家园。
今年以来,关注包河区常青街道“智慧党建APP”后,细心的市民会发现上面专门开设有“扫黄打非”工作专栏。常青街道相关负责人说:“开设‘扫黄打非\’工作专栏,旨在积极发挥党建网络宣传阵地作用,发挥广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及时传送‘扫黄打非\’信息和工作动态,引导群众深刻认识‘黄\’‘非\’的祸害,不断增强意识,参与‘扫黄打非\’工作。”
安徽省示范点入选数全国第一
目前,安徽全省2160个乡镇(街道)都建立了“扫黄打非”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22640个村(社区)都有“扫黄打非”工作站或联络员,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同时,4654个有条件的学校、景点和相关企业建立了“扫黄打非”联系点。
记者了解到,近期在全国评选出的300个“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中,安徽省入选14个,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一。 记者苏艺
数说“扫黄打非”
今年1~10月,全省共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物132639册,处置网络有害信息117070条。其中,在校园周边文化环境进行明察暗访中,出动检查人员8406人次,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物 10715 册、光盘2004张;在开展互联网低俗色情信息专项整治行动中,共清理有害信息16000余条,清理有害新闻跟帖评论6000余条,清理违规用户账号250多个,关闭违法违规网站157家、微信公众号13个,查处通过网络渠道传播暴力、低俗、色情等内容的案件20余起。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晗笑)11月15日至17日,由全国“扫黄打非”办组织的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等15家中央级媒体组成采访团,来滁集中采访“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开展情况。安徽广播电视台...
来安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来安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