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扬州慢”是自然朴素的生活态度 ——访来安籍著名女诗人、“紫金山文学奖”获得者苏若兮

滁州日报 2017-10-20 08:12 大字

□秦骏

连绵的阴雨天气告一段落,阳光依然延续着它特有的温度,空气仿佛过滤过一般,车窗外偶尔飘过来一两片黄叶,秋的气息愈发明显,沿线的县乡道路被金灿灿的丰收景象所包围。不到一小时的车程,我们便已拐入淮左名都扬州境内。此行目的,是走访来安籍著名女诗人、江苏省第六届“紫金山文学奖”获得者——苏若兮。

郭集,坐落于风光旖旎的高邮湖东岸。苏若兮已早早在街头迎接我们。她身着夹杂粉红和绿色印花的黑色汉服,中等身材,目光炯然,散发着诗人独特的气质,宛若自唐宋穿越而来的一名女子。

苏若兮不多言语,性格偏于内向,端坐于我的对面。她的父辈往上追溯,都是来安当地的庄稼汉。上世纪70年代初,苏若兮出生于来安县半塔镇邢港村,并在来安生活了十九年。山里娃何以成为诗坛著名诗人?又何以摘取“紫金山文学奖”之殊荣?

两个“词语”的启示

苏若兮的外祖父家是老郭集镇上有名的“书香门第”,外祖父擅长作画写戏做生意,苏若兮的妈妈李雨琴虽说是女娃,读书却一直读到了18岁。一九六零年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为了不被饿死,妈妈从高邮辗转到邢港,嫁给了憨厚朴实、未进过书房门却能识些字的邵玉龙。

苏若兮,原名邵连秀,小名秀子,兄妹4个,在家排行老小。妈妈李雨琴很能干,虽然那时她身体状况不佳,却依然帮助丈夫在生产队放羊,同时自己还养畜禽发家。他们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建起了宽敞漂亮的砖瓦结构的新居,这在当时的土郢生产队是第一家。

苏若兮记得自己大约在四年级时,老师布置了一篇描写家乡的作文。妈妈看罢她的作文,随后让她增加了两个词语:“鱼虾成群”和“绿树成荫”。苏若兮添加上去,一读,觉得文章立马变得生动了许多。作文批改后,老师将她的作文当作范文在班上朗读,使她很受鼓舞。字识得稍微多些,苏若兮就步行到7公里以外,用从父母那儿要来的一角或两角钱到半塔镇上的书摊,租些小人书看。比如《哪吒闹海》、《三打白骨精》、《铁道游击队》等,还因此常常饿肚子。

“穷人养娇子”,这是妈妈李雨琴的口头禅。她说,即便自己讨饭也要给孩子念书。苏若兮读书也较勤奋。五年级时,苏若兮的每篇作文几乎都成了班上的范文。进入初中后,苏若兮的作文被经常拿到其他班上去读。初三时,老师还把她的作文印成讲义,发放到每个同学的手中。她的《心灵》在全县中学生作文比赛中荣获第二名的好成绩,县里奖励她一本《词典》。获奖作文还在县广播站广播上连播了两天,父亲在村头高音喇叭里听到了,连赶带跑回家告诉家人说“我家秀子上广播了”,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一本诗选成为“引路人”

毕业后出去工作的大哥连富、二哥连祥对文学书籍都有浓厚的兴趣,苏若兮也有幸接触到了《红楼梦》《十月》《收获》等名著和杂志,其间,她读了大量金庸、梁羽生、古龙的武侠小说。每逢假日,苏若兮都会放牛,山坡、田埂、树林、院落,随处都有她的身影,她如饥似渴地汲取书中营养。放牛的苏若兮,不但爱看书,还经常听半导体收音机,听书、听音乐、听广播剧、听文学频道。精神生活一点都不孤独。

一次偶然的机会,从同学处借到《星星》诗刊杂志,苏若兮爱不释手,心想天底下还有这样一种装载这么美妙语言的书,默默对自己说“哪天我也要将自己的文字变成油墨香味的铅字”。

眼看到了中考时间,苏若兮却生病了,由于头痛和酷热,未能正常发挥而落榜。最终,她回到赖以生存的小山村。那段日子,她脑子里空荡荡的,除了在家帮助家人干干农活,就是听听广播看看书,无所事事。一次,蜜月中的姐姐姐夫从南京带回来一本《台湾朦胧诗选300首》,当作礼物送给了苏若兮,她如获至宝,稍有闲暇就捧在手里,不知读了多少遍。

19岁那年,苏若兮离开小山村到邻县打工。没有多久,在热心人的帮助下,她来到郭集卫生院工作。由于苏若兮的字写得端正秀气,常常帮郭集乡政府的领导和卫生院的领导誊抄发言稿。2003年,苏若兮开始接触网络,并在“南窗”、“界限”、“抱香斋”等论坛担任诗歌版块的版主。紧接着,她又将自己的诗作贴到了“平行”、“诗歌报”、“诗先锋”等专业性比较强的诗歌网站。在论坛上结识了很多天南海北的诗友,通过临屏、评论,频繁地交流。不仅如此,苏若兮还在网上阅读了大量的国内外的优秀诗歌。用她自己的话说“利用一切可用时间给自己充电”。

“不能比一只蝴蝶更幸福/在人世,我甚至不能带走或留下什么/花开。鸟鸣。人语……”《像泥土一样静卧》是2004年苏若兮首发纸媒的第一首诗。《重庆日报》副刊一口气分期刊发了她的10余首诗作,报社还给她邮寄了样报。

面对“诗的国度”从不辜负

“这一天下午,我爱上了种麦子的人,远远看去,不知道他的性别,也不知道他的年龄……有一个路人,在一瞬间,就爱上他了。”苏若兮的诗歌是有画面的,也是颇具美感的。“苏若兮是神秘的,她同时也是单纯的;苏若兮是复杂的,同时她也是透明的”。

映照着隐隐的青山、碧碧的绿水,苏若兮的诗歌是透着温度的,骨子里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庄户人,每每碰及人们的灵魂深处并引发共鸣。“我比你,更需要骄傲和安静/像金银花,野蔷薇/放开姿态,开在田埂,山坡,沟壑,深谷,灌木丛/也是槐树,野草莓,傍山的水库/可饮用时光,也供时光饮用”。

2008年,苏若兮辞去了卫生院的工作,她一边相夫教子,一边在家花了整整一年多的时间,搜集整理筛选诗稿,准备出版自己人生中的第一部诗歌专辑《缓解》。2012年,诗集得以出版。当年她成功申报成为扬州市作协会员、江苏省作协会员。2015年,苏若兮在扬州市文联的支持和帮助下,第二部诗集《扬州慢》问世,也奠定了其在诗坛的位置。同年,苏若兮自己申报,荣幸地成为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孩子逐渐长大以后,苏若兮来到镇上帮助姐姐张罗女子服装店,夜阑人静时,她又继续在电脑上敲打写作诗歌,整理诗作。镇上几乎无人知道她会写诗,而且还出版了分量不轻的诗集。

今年7月底,苏若兮在浏览江苏省文学网时发现,第六届“紫金山文学奖”正在征集作品。她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进行了申报。8月23日早晨,苏若兮打开微信,收到许多“祝贺”的信息。她才得知她凭借诗歌集《扬州慢》荣登诗歌奖榜单。“紫金山文学奖”为江苏省最高文学奖,素有“江苏鲁奖和茅奖”的美誉,同登榜单的还有著名作家苏童、毕飞宇、黄蓓佳等人。

迄今为止,苏若兮在《诗刊》《十月》《诗选刊》《星星》《扬子江诗刊》等国内一流期刊发表诗歌约五百余首。作为一位生活在农村中的普通妇女,苏若兮的诗性感悟能力既具有现代性的生存关照,又能够在传承传统美德的基础上,把目光投向对未来的展望。

在接受采访时,苏若兮谈到动情处,她深有感触地说:“有过对诗歌迷茫和困惑的时候。诗歌于我的意义应该等同于精神食粮。诗歌也是个怪物,在你能感知他领悟他时,他就是你的情人。反之,他会弃你于落寞孤寂间而进退不能。一直以来,我都秉持着一种信念——自然自然再自然;朴素朴素再朴素。如果你不懂,一定是你找不到通道,进入不了我的诗歌。这样说是不是把不懂的责任全交给读者了?有时觉得诗歌写作真正是小众又小众的行为。顾忌太多,反而束缚了手脚。只是为了再现内心的生活而已。这样想,我觉得反而安慰了”。

苏若兮在和诗友交流

苏若兮回乡参加文事活动与文友在一起

苏若兮近照

新闻推荐

湿地生态旅游热

10月7日,位于来安县雷官镇境内的池杉湖湿地,成为摄影爱好者们拍摄的“天堂”。该湿地毗邻江苏省六合区,总面积143.2公顷,由森林沼泽、草本沼泽、河流湿地、运河输水河、库塘、水田等组成,又因有“华东...

来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来安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