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岗牵手北大荒 共圆现代农业梦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9-10-18 11:20 大字

■本报星级记者喻寒松

10月15日,在秋日的阳光下,位于凤阳县小溪河镇小岗村的北大荒集团七星农场现代化示范区的515亩稻田一片金黄,两台收割机正在地里来回穿梭,一粒粒饱满的稻谷随即装车。该示范区负责人李维东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在第一年水稻单产突破1000斤的基础上,今年水稻单产又登上1300斤台阶,并种出了当地最优质的稻谷。

从2018年开始,在小岗村这块地势最高、从未种过水稻的岗地上,来自黑龙江省北大荒垦区七星农场的一群“中国最会种粮食的人”与“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小岗村的村民一起创造了奇迹。

地落差大难平整

2017年末,北大荒集团与滁州市开展合作,由七星农场选派农技人员进驻小岗村,共同打造一个现代农业示范区。从此,相隔三千里的小岗人和北大荒种田能手共同开始演绎一段现代农业梦想。

“2017年底,我一来到这块地,第一眼看到一个大斜坡,满目荒草。这咋种啊?难度太大了!”示范区农技员王洪轮说,这里最大落差8米,难平整不说,都是黄棕土和沙壤土,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到0.1毫克/千克,而当地一般耕地的有机质含量都在4—5毫克/千克以上。

从2018年初开始,示范区工作人员对这块岗地进行了整理,历时两个多月,完成了土地平整和标准化良田改造。耕地平整好了,水源如何解决?这个难心事困扰着示范区负责人李维东。 “示范区稻田用水来自距离20公里的水库,原有的塑料水带损耗大、成本高、效率低。”他告诉记者,自己和伙伴们充分调研后,决定借助小岗村“引塘工程”,升级改造了900米地下灌溉胶管,高地不用二级提水,一次输水到地。

复制七星农场技术模式

“北大荒人种粮技术,没得说! ”村民胡家宝感叹道:“如果今年我种这块地,非亏不可!从种子处理、育秧、机插秧到病虫害防治,我们都太随意了。以育秧来说,当地农户一般把种子放水里泡两天就撒到田里去了。而北大荒人首先将种子包衣,然后浸种催芽,制作秧田,暗化叠盘出苗,再进行秧田管理。 ”

“我现在就跟着他们学啊!”种了50亩水稻的王守成告诉记者,学习他们精细管理。 “在北大荒人的技术指导下,我今年每亩至少增产300斤。以当地市场收购价1.17元/斤计算,每亩增收351元。 ”

以李维东为代表的七星农场农技人员在小岗对七星农场标准化技术模式进行了复制,由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今年春季,小岗村以 “七星标准种植模式”为技术支撑,对8600多亩耕地进行标准化良田改造,根据地势,格田扩大3—10亩,实现田、池、路、渠、埂综合配套。

打造现代农业,科技必须先行。记者在七星农场现代化示范区物联网控制室看到,七块显示屏幕上实时显示稻田情况。病虫害预报、田间土壤温湿度、PH值、气象站数据都可从手机移动终端查看,而且能辐射周围乡镇。

“示范”带着农民干

现在,李维东已开始筹划明年的打算了,“我们计划与安徽科技学院、南京农业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合作,对获取的物联网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实时自动分析,做到对每一个地块的水稻都能精细化管理。 ”

“通过这种示范,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赚。”小岗村第一书记李锦柱对记者说,北大荒精神和小岗精神有相通之处,就是在一无所有的基础上敢想敢干会干,科技支撑现代农业发展。小岗村有个 “小岗梦”,就是书写好农业这篇文章、维护好农民这个主体、发展好农村这片环境。北大荒七星农场对实现“小岗梦”发挥着重要作用。

新闻推荐

安徽省气温 今起开始回升 但早晚温差大,出门要注意保暖

本报讯(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周梅/文刘职伟/摄)这两天,大风降温非常明显。昨日早晨合肥最低气温只有8.9℃,最高气温在18℃上下...

凤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凤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