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助交流,别样的温暖关爱 凤阳爱心助学平台情牵贫困学子

滁州日报 2019-02-19 08:12 大字

陈友田

挽救一个流失生,就是挽救一个未来,保住一个在校生,就是保住一个希望,脱贫攻坚分类施策势在必行。为了切实关爱这个特殊群体,凤阳县于去年10月启动了爱心助学平台,并在府城镇进行试点。

该平台由府城镇人民政府与县融媒体中心联合建立,平台通过网站和手机客户端进行发布,爱心企业家和爱心人士可以通过平台,察看受资助学生情况,然后选择受资助对象,填写、提交申请表,经审核后加入到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扶贫助学中。

平台开通后,许多爱心企业纷纷行动,上线申请资助对象,资助学习、生活费每年3000元,还不定期地与学生沟通交流,进行点对点的帮扶助学。

府城镇庙山村的小博(化名)是个贫困家庭孩子,今年8岁,多年前父亲去世,母亲改嫁,一直跟爷爷奶奶生活,去年爷爷不幸患癌症去世。父亲去世后,小博变得沉默寡言,非常自闭。帮扶干部到他家,他总是一言不发,到处躲避。上小学后,他从自闭又走向了极端放纵,整天像野孩子一样不回家。爷爷去世后,奶奶更是管不住他。

“这孩子长期这样怎么能行?”正在镇、村帮扶干部发愁的时候,凤阳健民蓝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时志军通过爱心助学平台向小博伸出了援助之手,申请资助、帮扶小博。

现在,时志军每隔一段时间就把小博接到自己的家里,就像自家孩子一样,和他交流,鼓励他好好学习。“我不一定能让孩子成材,但我一定要让孩子成人。”时志军说。

“有了他时叔叔的帮助,孩子变化很大。以前从不写作业,现在作业也按时做了,还练起了字帖。”小博的奶奶说。

“以前,我们也经常开展捐资助学,奉献爱心,但是我觉得这样点对点的资助形式更直接,更有温度。我们给他们资金帮助,与他们交流,这种关爱或许能让孩子走出阴影,走向光明。”时志军说。

“从去年10月到今年1月,仅3个月时间,府城镇需要关爱的41位贫困学子就与爱心企业家全部对接完毕,很多企业家通过各种方式与孩子交流,他们不仅从经济上给予支持,还从心理上和教育上给予关爱,他们用爱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希望。”县融媒体中心副主任、府城镇扶贫干部张昭艳说。据悉,下一步,这个平台将拓展到全县,把全县需要帮助的300多名贫困家庭孩子全部纳入到平台中,真正实现贫困家庭稳定脱贫。

新闻推荐

从小岗“二次分红”看农村“三变改革”

□新华社记者陈先发姜刚从“户户包田”到“人人分红”;从一次分红人均350元到二次分红520元;从普通村庄到争创国家...

凤阳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凤阳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