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树下我的家 吴晓梅

淮河晨刊 2019-01-08 08:14 大字

偶然在朋友圈看到一组图片——红瓦房上一棵银杏树的春夏秋冬。那一刻,时光倒流,停滞。

我家位于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凤阳县一个叫门台子的小镇。小镇有一家建于1917年的工厂,母亲是这家工厂的老职工,家属院内二十平方米的红瓦房就是我的家。家在厂里,厂就像家,在工厂的医务所里出生,在工厂的幼儿园、学校里长大。每天清晨在工厂的汽笛声中起床,夜晚在家人的吆喝声中从大院某个角落回家。

记得九岁那年的一个冬日,父亲从县城回来,我永远忘不了他高兴的样子,提着一棵银杏树,一到家就拿着铁锹在厨房旁边挖坑栽树浇水。时光荏苒,四十年过去了,当初还没有我高的银杏树,如今已是根深叶茂,硕果累累,足有四层楼高。仰望着金黄色的银杏叶,忽然觉得它更像是一棵幸运树,不断地给我们家带来好运。

随着银杏树渐渐长高,我们家的生活也好了起来,我也由工厂大院的孩子成为工厂大院的工人。十年的自学考试,取得了学士学位和中级职称,在银杏树开花结果的那一年,我终于成为一名技术人员,和同事一起通过科技创新活动为企业发展添砖加瓦。

作为一家老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厂门外排有几公里长的车辆,来来往往车水马龙,而在市场经济的潮流席卷下,现在是门前冷落鞍马稀,甚至发不出工资。通过体制创新,工厂变成了中外合资公司,渐渐走出了困境。当银杏树高过二层楼时,外商退出,企业通过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成为全国打叶复烤领域的标杆。

十年前,有人提出用五万元买我家的银杏树,当年这个价格可以在我们小镇买套房,正想买房的我有点心动,我爸则坚决不卖。他激动地说,这是他1978年12月28日那一天,去县城开会学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后,特意去二十里外的林场买了这棵寓意长长久久的银杏树。

五年前,又有人找到我,出价十万。当时,我们已搬到了一百二十平方米且带有车位的电梯房,八十多岁的老爸患有老年痴呆症,步履蹒跚的他蹦出了两个字:“不——卖!”是的,银杏树已是我们家的成员,它不仅陪伴我一路成长,而且目睹了我家翻天覆地的变化。银杏树种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那一年,成长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它不仅见证了一家国企的嬗变,更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发展。虽然银杏树下的红瓦房不再是我家,但银杏树下的土地是我永远的家乡!

新闻推荐

凤阳开展卫生应急桌面演练

晨刊讯近日,凤阳县组织开展了登革热疫情应急处置桌面模拟演练。来自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各乡镇卫生院及部分民营医院的40余...

凤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凤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