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子沟的传说

黄海晨报 2018-12-29 10:37 大字

蟹子沟的来历

陈红农

三庄镇北陈家沟村以东,有一座绵延20多里、南北走向的山脉。此山像一只面南俯卧的老虎,南部山峰巍峨,似虎头耸峙,向北延伸的长而宽阔的丘岭,似老虎的脊背。北陈家沟村庄正处在老虎脊背的西侧。村东沿着虎脊的走向,自然形成了一条深长的沟壑,沟中有一块山里人看来不算小的平川,平川东的缓坡下,有一个像大瓮似的山泉口,山泉口下是一片沼泽湿地,这片沼泽湿地上总是覆盖着一层红红的粘膜,这里就是“蟹子沟”。

据传,东海龙王敖广是四海龙王之首,金蟹将军是他手下第一功臣,也是他的贴身护卫。敖广专门为金蟹将军建造了一座豪华的将军府,并拨付丰厚的费用,供将军府用,府中佣人成群。佣人中有一位最受金蟹将军信任而又有一手好厨艺的蟹奴,全家住在金蟹将军府中,专门为金蟹将军做厨师。这一年,金蟹将军的妇人生了一位千金,蟹奴厨师的妻子生了一个儿子。三年后,蟹奴的儿子长得俊俏、活泼又聪明;金蟹将军的千金生得娇艳、婀娜多姿。两个小孩常在一起玩,渐渐地日久生情。金蟹将军的千金,常常不回家,中午在蟹奴家吃饭,彼此甚是依恋,越陷越深。金蟹将军夫人知道后大怒,遂将女儿关在家中,并怒斥蟹奴放任自己儿子不守奴规。但两个孩子相思心切,不时还是偷偷跑出去相见,为了不让家人看见,便经常游出将军府,来到野外寻找乐趣。一次,他们游玩着,越游越远,不觉迷失了方向。这时金蟹将军女儿发现一个洞,一股股淡蓝的水从洞中不断地涌出。两个年轻人很是好奇,想看个明白,便顺着洞游去。不知道游了多久,他们来到了一个泉口,见泉口上面是陆地,这时正值夜间,他们便爬出泉口,小心谨慎地往前爬行。这里到处是植物和大小不等的陆地野生动物。天亮了,太阳出来后,他们被晒得浑身不适,便匆匆跑回泉水中。夜里他们又爬出泉口,一边捕食一边玩,天一亮又回到泉水中。时间一长,他们便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一段时间后,蟹奴的儿子有些害怕了,因为他想到自己与金蟹将军的女儿私自离开将军府,这已是闯下了大祸,便跟金蟹将军女儿商量回将军府。但这将军女儿不想回去,蟹奴的儿子只好顺从了她。

几年过去了,他们过得很快活,金蟹将军的女儿也有了身孕。这时她想要回将军府生孩子,便开始动身回府。当他们游到半道时,由于通往海底的洞越走越窄,现在他们的身材已无法穿越回去。无奈之下,他们又回到了泉口,继续过日子。后来,他们就将孩子生在这里,在此一代代繁衍下去,很快形成了一个大家族。时间一长,这里实在是住不下了,金蟹将军的女儿和蟹奴的儿子,商定分支迁徙“移民”。经过艰苦的勘探,他们制定了一个庞大的“移民”计划,并组织了一个具体实施领导机构。蟹奴的儿子想出一个办法,在“移民”之前,全家族在背壳上印一个蝴蝶图案,以便以后相识相亲。金蟹将军女儿告诉各分支,不管到哪里去,日后繁衍多了一地住不下,还要“移民”。

没过多久,这里的蟹子又遍地都是,金蟹将军的女儿和蟹奴的儿子,体形发福,泉口里已经盛不下,只好趴在泉口下的沼泽湿地里。但沼泽地湿水浅,白天太阳晒得浑身难受,蟹奴的儿子就在夜里挖掘沼泽湿地。经过几夜的努力,挖掘出一个大坑,他让金蟹将军的女儿趴在挖掘出的坑里,自己趴在金蟹将军女儿的上面保护她。时间一常,蟹奴的儿子的背壳被太阳晒红了,这就是人们看到的沼泽湿地上红红粘膜的景象。

因为这里蟹子和蟹子遗迹多而奇特,久而久之,人们便把这里叫作“蟹子沟。”

陈氏扁担挑山又挑海

陈氏祖辈就在北陈家沟这块土地上耕耘收获,繁衍生息。有一年秋天,该村村民陈竹在蟹子沟中的山泉口附近忙秋收,一时口中干渴,便来到山泉口,用手捧着泉水痛痛快快地喝了个够。他蹲下身子,好奇地看着这自然形成的山泉口,水面湛蓝,深不见底。陈竹生性猎奇,看着看着,便起身拿起父亲留给他的那条扁担,将扁担伸进泉水中,并伏下身试探泉水到底有多深,但并未探着底。突然,他因重心失衡,掉进了泉口中,整个身躯快速地下沉。这时他马上反应过来,用力将扁担向下一撑,撒手扔掉,手脚用力往上浮,很快浮到了泉口。他仓促地伸手抓住泉边坚硬的岩石,借水的浮力,纵身越出泉口,心中一阵阵惊怯。但他还不能走,他要等着那扁担浮上泉口,因为父亲送给他这条扁担时,郑重地向他再三嘱咐,要他一定要保护好这条扁担,将来会有大用场。他两眼盯着泉口,期盼着早一点见到自己的扁担,但直到天快黑了,扁担还是没有浮上来。他马上将这事告诉了大哥,大哥找来两根丈多长的木杆,用绳子绑接起来,一头绑着一个铙钩,想去把扁担捞上来,但他们捞了半天,却不见扁担的踪迹。

多年后的一个冬天,陈竹和大哥各担一担松柴去南湖大集上卖。兄弟来到集上,很快将松柴出手,并且价格如意。年关已近,哥俩想买些年货。哥俩扛着扁担,穿行在大集上,不觉来到了鱼市,看着满摊的海货,便走上前去,想挑点好的买。他们来到了一个壮年人的鱼摊前,刚靠上前去想搭话,陈竹突然眼前一亮,发现了一件最熟悉的东西:前些年自己那条掉进泉口里的扁担,就放在这个壮年卖鱼人的身后。陈竹随即一步跨过鱼摊,拿起那条扁担。这卖鱼人见有陌生人拿他的东西,急忙阻止。陈竹理直气壮地说道:“这是我的扁担。”卖鱼人问陈竹:“请问你是哪里人?”陈竹道:“我是日照西乡人。”卖鱼人哈哈大笑:“你是西乡人,我住在东海边的,我们犯得着吗?你的扁担怎么会到了我的手里?”两人互不相让,最后吵了起来。

大哥一直想不通,这扁担明明是掉进泉口中去了,为什么到了他的手里?他百思不得其解,所以,没有插嘴他们两人的争辩。他想起了爹的嘱咐:“你二弟这扁担,一旦发生什么事,你就打开扁担上头的箍子,就可以了结,也可能给你们带来好运。”可这么多年过去了,哪是扁担的上头他已记不清了。他拿过扁担打开了其中一个箍子,见箍子下面用火烙的字“陈氏挑海”。卖鱼人看见四个字,再次哈哈大笑:“陈氏挑海,本人就姓陈,又在东海打渔卖鱼,这扁担就是我的。”陈竹哥俩一见愣住了,怎么会这样?陈竹急得快要哭了。陈竹的大哥冷静了一下,说道:“你不要把话说早了,现在你们当着大伙的面,就打开这扁担上的另一个箍子,如果还是如此,那这条扁担我们哥俩就不和你争了”卖鱼人想了一会,觉得这是阻挡不了的事,便点头。便拿过扁担打开了另一个箍子,箍子下面还是用火烙了四个字:“陈氏担山”。卖鱼陈氏一看直眼了,这就奇怪了,为什么一头“陈氏挑海”,一头是“陈氏担山”?陈竹看了喜出望外,满脸洋溢着笑容,朝着卖鱼陈氏:“陈氏担山,这足以证明扁担是我的,我们就是山里人,我们也姓陈。”事到如今,谁也不想让步,又争吵起来。

一直站在旁边的一个五十多岁庄重端祥的人,慢慢地走向前去:“你们不要吵了,这样吵下去,并不是办法。这样吧,我来给你们调停一下,你们说如何?”调停人接过扁担,认真地看着,看完后,抬头对陈竹说:“年轻人,你说扁担是你的,但现在扁担在别人手里,那么,如果真是你的,这肯定有什么原因,从某时扁担已经不在你手中了,你能说明白吗?”陈竹便把丢失扁担的经过说了一遍。调停人点了点头,又转向卖鱼陈氏:“你说这扁担是你的,那么,我先问你这扁担的来历,你能告诉我吗?”卖鱼陈氏:“这条扁担是我出远海时,见海面上漂浮着一根木棒,向我的船漂来,近了见是一条扁担,我就把它打捞上来。”围观者听了有些茫然,调停人听完缓缓地点了点头:“西乡泉口离东海相距遥远,扁担丢进了泉口,又是在远海里被打捞上来,听来有些不可思议,但大家想想,为什么这扁担一头烙有“陈氏担山”,一头烙有“陈氏挑海”?扁担本是西乡陈氏所制,又落入东海陈氏之家。而一家担山,一家挑海,这不会是侥幸的巧合吧?”围观者议论纷纷,陈竹哥俩和卖鱼陈氏,似受启发。调停人再次细细地看着扁担,发现扁担正中间的上面似有钢印打的小字,调停人心里一震,细细端详后,他突然仰面豪爽地大笑:“神人啊”。调停人手拿着扁担:“你们来看,扁担的中间上面有用钢印打的小字,你们细看是什么字。”三位凑向前去仔细地辨认,见有几个小字:“陈氏贾贸西东”。三位陈氏后人不解:“这是什么意思?”调停人问陈竹哥俩:“请问你家始祖是从何地迁入?”陈竹的哥哥答道:“从江苏东海县。”又问卖鱼陈氏:“你家始祖是从何地迁入?”卖鱼陈氏:“是从江苏南京。”调停人:“我也姓陈,祖上从安徽凤阳迁入。我们有缘有份,一条扁担把我们连在一起,这‘陈氏贾贸西东’,意在东西两陈一渔一农,我现在从事商贸,又在你们的中间地段,我可以坐商你们两家,三家得利。哈哈,前辈知卜未来,高人!”

围观者赞叹,陈竹哥俩和南京陈氏豁然开朗,对凤阳陈氏肃然起敬。他又转向陈竹哥俩:“这么说,这扁担就应该是你们的了,我这就还给你们,日后还要互相交流,共同致富。”说完拿起扁担递过来。陈竹接过扁担:“那好,为丢了这条扁担我难过了这些年,为了方便,我就把我现在用的扁担送给你应急。”凤阳陈氏:“好,你们一同到我家,中午吃顿便饭,一起商讨今后我们如何合作。”

从此以后,陈竹哥俩和南京陈氏,源源不断地把农产品、山货、柴草、海货、食盐等运到南湖凤阳陈氏的商货店里,双方在此进行货物交换,互通有无,带回家乡销售,来回不空手,从此三家日子都红火起来。

这通海底的泉眼又演绎出了三地陈氏睦族营商的一段佳话。

新闻推荐

无偿献血,传递温暖彰显文明

滁州四度获评“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医疗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

凤阳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凤阳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