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呼噜呼噜划着小 船又回来了” 本报特约作家座谈会召开,大家谈成长、话友 情、评报纸、提建议

淮河晨刊 2018-09-10 16:50 大字

文字整理 刘晨 本版摄影 刘晨

■编者按

9月7日下午,蚌埠日报淮河晨刊特约作家和本报有关编辑20余人,来到凤阳县九天生态园,度过了一段清新欢畅的座谈时光。

座谈会上,大家围坐一桌,解读版面,分析稿件,研究选题,沟通心声。在轻松愉悦的气氛里,大家共同探讨如何从技术上、思想上提升文学水平,创作出既融合文艺性、新闻性与地域性,又接地气的作品,把这张新闻纸办得更好。

大家用诚挚的话语表达对《蚌埠日报》《淮河晨刊》的喜爱。情到深处,他们说,是报社激励着自己不断写出、拍出新作品,会一如既往地支持报纸、创作下去。

本报今特开辟版面,呈现这次精彩的交流,以飨读者。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收获友谊,共谋发展。9月7日,蚌埠日报淮河晨刊特约作家相聚凤阳县九天生态园,开了一次别开生面、卓有成效的座谈会、分享会、读报会。大家一同分享读报、写作心得。针对作家们提出的建议和意见,本报编辑认真听取、一一回复。

这张报纸伴我成长

李屹峰:《蚌埠日报》是本地重要的主流媒体,也是本地百姓的精神食粮。我与蚌埠日报的结缘要追溯到学生时代,和这份报纸有将近30年的感情。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蚌埠日报《星期天》,到后来的《珠城周末》,再到《淮河晨刊》,追随着一路走来,我既是晨刊的忠实读者,也是忠实作者。晨刊给我的感觉就像亲人一般的存在,从周一到周五,每天总想看她一眼,如果错过某一期,总觉得心里空荡荡的。

沈君(君娃):《蚌埠日报》《淮河晨刊》,它是我们这批作者起步的地方,我们从这里出发,走得近的有,走得远的也有,反正你们只要登高一呼,我们呼噜呼噜划着小船又回来了。真的,我觉得和报社的很多编辑老师都成为朋友了,所以这份感情不需要说太多,重要的是尽自己努力,去写好稿子呈现在版面上。

周洋:这次举行特约作家座谈会,我觉得必须要来参加,除了君娃、潘银等老朋友,我看了一下,来的一多半不认识,今天能够有幸认识下。我在1993年发表的处女作,就是在报社编辑时昭旭老师版面刊发的,当时我写的是个豆腐块,至今我还记得。25年了,因为蚌埠日报淮河晨刊我认识了很多朋友,像兄弟姐妹一样给予我帮助,让我有很多收获。

常敏:我们一家三口都和蚌埠日报淮河晨刊有渊源,我、我爱人、女儿很早就给蚌埠日报淮河晨刊写稿子,结下了很深的友谊。这次来了很多新朋友,很高兴。另外,我觉得大家发言都很接地气,我们这些写作的人有个共识,接地气的座谈会,接地气的作品,才能生动,活灵活现,作品才有生命力。希望能够多开几次这样接地气的座谈会,给我们平时的创作多些指导。

王芮:我是一名派出所民警,2016年底刚刚工作,每天都要看报纸。第一次见报的稿件,是我刚从事警察的那段时光,我当时看了报纸,赶紧打电话给我爸妈,说我上报纸了。家人赶紧去买报纸,一下买了十份,现在只要有我的稿件上报纸,家人都会用夹子收集起来,给亲戚们看,我很骄傲!

经典栏目要办下去

谢曜尧:报纸各家有各家的优势,我觉得咱们报纸的体育评论、影视评论比较好。我们其他报纸栏目也比较有特色,我个人觉得栏目老中青三代都喜欢看,老爸老妈那个栏目,老年人特别喜欢看。另外,以古鉴今这个思路是非常好的,版面以后要长期办下去。一来现在历史热,二来多看看历史,结合当下,写写自己的经历,我觉得还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

王青:纸媒在我们心中的分量不言而喻,我们都是蚌埠日报培养成长起来的。我们一起努力,有理由相信纸媒不会退潮的。关于栏目的事,我觉得经典栏目一定要保持,另外,我有个建议,以古鉴今不要搞得太沉重,可以写一写历史趣事,这样受众面更广、更通俗。有的是大历史,可以配一些小话题、历史小知识。

葛梅英:在栏目方面,我想讲的是,我曾写过一位剪纸老艺人,当天报纸登了后,我9点多去拿报纸,很巧,在收发室我接到一个电话,是禹会区文明办的,说是要联系这个老人,而且老人后来被科技馆请去当剪纸老师。通过这件小事我觉得,《万家灯火》栏目的反响还是蛮大的。还有建议《天南地北蚌埠人》,考虑在蚌埠的外地人,也可以做。

发挥摄影应有作用

沈林成:今天能够参加这个会我很高兴,作为一个摄影人我来谈谈摄影。蚌埠日报社给摄影人提供了很多的平台,有拍客、珠城影像等版面。现在蚌埠拿相机的人这么多,大家都以能在蚌埠日报发表一篇作品感到自豪。他们发表作品就会买报纸,还给亲戚朋友展示,这对报纸影响力是有益的。现在是读图时代,像珠城影像一个整版出来,多层面反映生活水平提高或是城市建设发展,很形象,很直观。

徐传根:前期我在淮河大坝举办影展,主题是“淮河岸边的晨练人”,非常接地气。早上去布展,大家一看到照片,都自发给我布展。讲是展出5天,结果最后一个礼拜了都还有很多人看。这一点给我什么启发呢?好多人没那么多时间大段大段地看文字,尤其是老年人,所以报纸可以开辟相关的摄影栏目。我还建议建立一个摄影通讯群,把爱好摄影的人拉进来,群主定期搞一些图片征集,请一些高水平的人进行指导,提一些要求和策划,让大家深入生活中去,拍一些作品,相信会吸引很多读者。

培养推出新的作家

潘银:我对报纸这块的感情还是比较深的。如果版面都是美文类的,或者都是高手的文章,受众面可能就小了些。水平比较弱的作者,要给他机会,我觉得受众会更广些。我们刚开始写文章的时候,需要有一个激励,没有激励,人也不会走太远。这个世界你说他比较热闹也行,孤单也行,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面,当周围有人来鼓励,这个世界还是很美好的。我写文章就经历过这个过程,从对文学的热爱,到越来越扎实。

李卓奇:关于新作者推出,我觉得作者自己要努力,加上编辑能尽早发现,机制上再有保证,并及时给予指导,会有效果。建议报社能够花些精力在新作者的培养上,扎扎实实做些队伍培养工作,这样才能百花齐放,推出一些有思想、写好稿的新作家。

沈君(君娃):以古鉴今这个栏目可以搞成一个明星栏目,这个栏目需要很好的稿件,首先要对历史解析,而且要有独到见解,稿件质量要好。不妨在这个栏目推出这样的作者,一下就办出来了。人都会有展示自己的愿望,只要有一个合适的平台。

关注民生引导舆论

王芮:我觉得报纸上的民生坊廊或市井百态很好,涉及婚姻、养生、旅行等等,我现在一读报纸首先看看天气预报,该穿什么衣服,最近《我们的婚姻究竟怎么了?》这篇稿件以及类似的稿件很实用,分析得也很好。

李屹峰:本地民生话题比较受老百姓关注,报纸可以做一些热点报道,同时能够引导舆论,及时清除一些谣言,发挥主流媒体应有的作用。

新闻推荐

凤阳做好高龄津贴发放工作

凤阳做好高龄津贴发放工作

凤阳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凤阳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