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家玲跻身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马顺龙张树虎
近日,国家文化部公示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凤阳民歌传承人欧家玲榜上有名,成为凤阳县首位凤阳民歌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凤阳民歌主要流行于凤阳县燃灯、小溪河、红心一带。1938年出生的欧家玲是燃灯乡史魏村人,她奶奶在解放前就打花鼓,唱凤阳民歌。凤阳民歌主要有秧歌、号子、山歌、情歌小曲等种类,流行的有300多首。闻名中外的《凤阳歌》《鲜花调》《茉莉花》是凤阳民歌中的传统经典曲目。
1954年夏秋时,县里组织民间民歌会演,县文化馆到燃灯乡挑选年轻演员并邀请民间花鼓艺人当指导,请出了欧家玲母亲刘跃兰担任指导,欧家玲和其他几个年轻小姐妹开始跟着学习。刘跃兰便手把手地教她们打花鼓、学唱民歌《王三姐赶集》。《王三姐赶集》在凤阳会演时被评为优秀节目,并代表凤阳于同年月底赴滁县参加专区会演。1955年元月,凤阳花鼓《王三姐赶集》又代表滁县专区参加安徽省工农青年业余文艺观摩演出大会,获得演出节目奖,之后代表安徽赴京参加会演。1955年3月上旬,凤阳花鼓《王三姐赶集》代表安徽省参加全国首届群众业余音乐舞蹈观摩演出会。演出后作为优秀节目在怀仁堂进行公演,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观看了演出,《人民日报》画刊刊登了剧照,媒体进行了报道。凤阳民歌轰动了北京。
一系列演出结束后,欧家玲被留在省艺校传授凤阳民歌,同时学习民间舞蹈。1955年底她回到家乡,教唱凤阳民歌。1956年下半年至1957年,欧家玲又被调到县文艺演出队到全国各地慰问演出。1958年,欧家玲被调到县文工团。1963年,欧家玲被调到临淮电影院工作,经常利用业余时间为街道、学校及企业的文艺宣传队辅导排列节目,屡屡获得节目奖和编导奖。
改革开放后,欧家玲曾两次带领临淮麻纺厂和临淮刺绣厂表演由她编排的《十大姐》节目,在县宾馆为来自国内外的贵宾演出。之后她在临淮文化站工作至退休。宝岛台湾翔艺舞蹈中心的孙伊芬小姐曾带学生来大陆探亲,专门向欧家玲讨教学唱凤阳民歌、学打凤阳花鼓,她毫无保留地将其所学传授给她们。
半个世纪以来,欧家玲在全国多个城市、乡村表演过,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接班人。她还接受过《人民画报》、《安徽画报》、《今日中国》、中央电视台、福建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的采访。安徽文联作家贾梦雷著作《笑的权利》一书里,写到欧家玲的文章就有两篇。她为凤阳民歌的传承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2011年5月23日,凤阳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6月,欧家玲被省文化厅批准为凤阳民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此次又跻身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新闻推荐
本报讯日前,经“滁州好人”专家评审团审议和群众投票,凤阳陈昌府等10人获评2017年12月份“滁州好人”。陈昌府,凤阳县黄湾中学学生,孝老爱亲好人。2016年,年仅13岁的陈昌府在哥哥淋巴瘤晚期时,挺身而出...
凤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凤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