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山村孝婆花

滁州日报 2017-09-12 00:00 大字

□作者:唐道会

六十一岁的刘家花,是乡办企业退休职工,家住凤阳县周圩乡苗山村。1985年,刘家花与丈夫结婚后,三十多年如一日孝敬婆婆,关爱亲人,照顾家庭,婆媳关系亲密得胜过亲生母女。人们都夸刘家花是山村的一朵孝婆花。

刘家花没有结婚前,就知道婆家的公爹早已去世,婆婆和三个姐兄弟相依为命艰难生活着。结婚时,婆家经济条件依然比较差,家庭生活不富裕。对此,刘家花就决定婚事新办,一切从简,取消了在乡街大酒店预定的婚宴酒席,仅仅让双方亲戚在一起“喝喝庆贺酒、吃吃恭喜饭”,就算举行婚礼办喜事了。刘家花婚事简办的新风尚受到了婆家村民们的好评和盛赞。

婚后,刘家花一直和婆婆在一起生活。由于婆婆身体不好,紧张的工作之余,她包揽了家里的大部分家务活,让婆婆少劳累保养好身体。后来,她和丈夫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一家人更是其乐融融,日子过得欢娱幸福。

婆婆由于早年守寡,一个人含辛茹苦地将三个子女拉扯成人,大半生的艰苦日子,让她落下了不少的病根,有“冠心病、肺气喘、高血压”等多种严重疾病。为了让婆婆的身体健康,刘家花就带着婆婆四处求医问药。婆婆每月的门诊医疗费都在七、八百元左右,而乡供销社给婆婆的退休养老金仅仅只有六百元。有时婆婆独自一人去医院看病,觉得药费太高,就舍不得买药吃了。为此,刘家花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想了一个办法:无特殊情况就用礼拜天时间,亲自陪婆婆去医院看病。每次看完病后,都先将婆婆送回家,她一个人再去医院划价拿药。然后,她总是对婆婆说:“妈,药价降低了,看病拿药花不了几个钱喽,您的退休养老金买药用不了啦,还有不小的余头呢。”婆婆听媳妇这么一说,觉得不会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也就安心多了。可实际上,刘家花是用自己并不多的工资收入支付了婆婆所有的医疗费用。

刘家花自己在生活上则是能省就省、勤俭持家。近年来,随着婆婆的年岁越来越高,国家推广了医保惠民政策,医疗费报销比例越来越大,也缓解了婆婆看病之难。刘家花还特意给年迈的婆婆买了“血压计、家用氧气瓶”等医疗器具,以保婆婆健康地安度晚年。在饮食上,她也是尽量本着婆婆的口味来精心安排适合老年人吃的营养饭菜,婆婆对媳妇的好打心里喜欢,逢人就夸赞不已。

长时间的和睦相处,她和婆婆有了许多相似之处,如:性格越来越相似,都是大大咧咧、性情爽快的乐观派;共同的爱好也越来越多,喜欢看相同的电视剧,爱听同一种类型的歌曲……就连喜欢吃的东西也都一样了。婆婆常说:“花儿,我有你这样的好媳妇,真是晚年得福啊!”

三十多年的朝夕相处,刘家花和婆婆从来没有红过脸。耳濡目染,她的儿子也很孝敬老人,有好吃的总忘不了奶奶,时常给奶奶捶背按腰,请医买药,端茶送水,还常讲些小故事给奶奶听,让奶奶乐得合不拢嘴……

刘家花对孝顺婆婆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总认为:孝顺婆婆不仅仅是让婆婆吃好穿好,还要给予婆婆更多的精神关怀和心身关爱,让婆婆气顺意乐,婆婆心情好比什么都重要。作为儿媳孝敬婆婆,要做到尽善尽美的孝顺是不可能的,但只要真心去爱、诚心去做、热心付出、用心血去暖润,敬老孝婆的花朵最终都会绽放得绚丽多彩。

最美

家庭

故事

新闻推荐

书写幸福民生答卷 唱响和谐发展新歌 ——凤阳县民生工作纪实

通讯员陆骁摄影记者朱永斌漫步于凤阳县的大街小巷,一幅幅民生画卷徐徐展开:四通八达的道路连通着大街小巷,经过改造的老旧小区焕发出新的活力,敬老院里的孤寡老人笑意盈盈,手握爱心助学金的贫困学子展...

凤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凤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