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治贫先治愚 扶贫先扶智 ——滁州市大力推进教育扶贫工作综述

滁州日报 2017-08-31 10:19 大字

本报通讯员于晓曼本报记者施璇

近年来,滁州市教育扶贫紧扣扶贫先扶智主题,坚持精准识别、靶向施策,以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和贫困地区农村学校“改薄”为两个着力点,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实现了农村建档立卡家庭学生资助全覆盖和贫困地区办学条件大改善。截至7月底,全市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57721人,金额6069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6832人,资助金额589.4万元,教育扶贫财政专项资金共支出2037万元,占年度计划的83.6%。全市8个县(市、区)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验收。

强队伍、建机制,为教育扶贫夯实保障

市、县两级均成立教育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党委、政府领导亲自挂帅,市、县教体局及扶贫办等部门紧密配合、协同作战,确保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各地、各部门工作方案细致,责任分工明确;工作机制反应快,发现苗头问题及时处理;落实责任动真格,每季度对县(市、区)开展一次督导检查,对考核指标量化打分,及时通报指标完成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大力营造各地各校比学赶超的浓厚工作氛围,建立了良好的教育扶贫工作机制,为滁州市开展教育精准扶贫提供了坚实保障。

勤摸底、严审核,为教育扶贫精准把脉

滁州市实行两条线并联摸底程序,解决资助对象精准识别问题。一条是学校线,由学校发放贫困家庭学生资助申请表,学生提出申请,学校对申请材料核对汇总,上报当地教育部门复审;另一条是基层线,乡镇、村根据建档立卡贫困户档案资料,确定资助学生及户主名单,尤其是学前教育资助对象名单,统一上报当地教育部门复审。教育部门汇集拟资助学生信息后,对照由扶贫部门提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信息,对申请材料逐个比对,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完成后进行公示,做好档案留存,并通过“一卡通”发放资助资金,确保资助对象精准、无遗漏,实现了应助尽助。

严督查、强推进,为教育扶贫补齐短板

严格执行季度督查考评制度,突出每季度重点内容,引导各地抓好重点环节,定期开展“回头看”,及时杀“回马枪”,有效运用督查结果,把教育扶贫工作日常化。除了督查外,还坚持问题导向,每次督查结束,都要形成问题清单,交办有关单位,并将此整改情况纳入下一次督查问题,不整改到位不松手。坚持一线调研指导工作,市领导每月到扶贫点了解情况,帮助解决问题,今年上半年已赴点开展扶贫调研达12人次。坚持加大政策宣传,印制了学生资助政策口袋书1.5万余份,发到每一个建档立卡家庭,做到一册在手,政策解读无忧。此外各地各校还利用电子显示屏、主题班会、黑板报、张挂横幅、致家长一封信、结对帮扶、入户宣传等方式向广大师生及家长宣传国家的教育民生政策和扶贫政策,群众知晓率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提标准、扩范围,实现教育扶贫全覆盖

在实施智力脱贫工程上,滁州市提标扩面,实现教育扶贫全覆盖。率先实施普高、中职免除学费,中高职毕业生在滁州市就业的,一次性发放就业补助3000元。针对学前教育政策适用范围是公办幼儿园和民办普惠性幼儿园,而无农村幼儿看护点这一问题,各地将其纳入乡镇中心园统一登记造册,使贫困家庭的农村幼儿看护点孩子得到每学年800元的同等资助。提高健康营养补助标准,凤阳县自2017年春季学期起,将农村建档立卡户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或幼儿园就读的少年、儿童健康营养补助标准,由原来每生每年800元提至1200元。在助学贷款的基础上,各地都对贫困家庭本科生、研究生实施了资助,其中,定远县对贫困家庭本科生、研究生,分别给予每年4000元/人、6000元/人的资助。来安县开展社会助学活动,对贫困家庭本科生、研究生,额外给予500至1000元的补助。

新闻推荐

武店镇 扎实做好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工作

本报讯“现在我们村治安状况比以前好多了,晚上也能抽出时间到村文化广场去跳跳广场舞,以前到邻居家串门都不放心。”日前,家住凤阳县武店镇前郢村的王大姐对家里来的外地亲戚说。今年以来,武店镇为进...

凤阳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凤阳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