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门人家感谢党

滁州日报 2019-09-23 07:31 大字

□董书冰

我的家乡在定远县永康镇老鹰董村,我们家世世代代都是农耕人家。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一家三口,住一间土坯草屋,仅有15平方米大,一扇父亲用篾批与棍棒挤成的单户柴门。柴门是用柴木做的门,是极为简陋而贫寒人家的门。唐代诗人刘长卿有“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为山中清贫人家的简陋之门;三国曹植有诗说“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非常简陋的屋门可以钻进狐狸和野兔。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民众家庭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柴门”换成了“朱门”,粗茶淡饭变为酒肉飘香,真正进入了“千古江山今朝新,百世岁月当代好”的社会主义新时代。

六十年代后期,我家人口增长到六位,住二间土坯墙草屋,有24平方米,一扇原先用篾批与棍棒挤成的单户老柴门守门。七十年代初,县政府要在芝麻公社的芝麻涧集打芝麻水库,我们老鹰董全村搬迁到村东三里外,土地贫瘠的高冈新村。我家盖了三间共36平方米的土坯墙草房,前后二道门,后门安装的还是原来的单扇老柴门,朝南的正门用一张大竹床竖起来做开关的“门”。竹床小,门茬大,关不严实,父亲就用土坯在门茬东边砌上一堵墙才遮挡上。天寒地冻,竹门挡不住刺骨的寒风,父亲还在大门外挂了一张用稻秸杆挤扎的稿茎苫,做“竹门”的“挡风被”。

我家草屋的东间支了一座两口锅的灶台,放有水缸和经常没有粮食的土缸与笆斗,还铺一张父母的大床。草屋正中间为“客厅”,靠北墙用土坯支有供奉祖先牌位与神灵牌位的书阶台,旁边杂乱地堆放着农具,最值钱的是一副平板架车轱辘,没有大小桌。西头那间房屋有半间是驴铺。驴很能拉板车,我家靠驴拉货跑运输吃饭——“小板车毛驴带,一天能挣十拉块”。另半间放一张大凉床,能挤睡四个小孩。凉床的西北里角摆放一块四方方的瓦石,能垛煤油灯瘪子看书。当时我家已有两个大人六个小孩,三间小草屋无论如何也是住不下的,男孩子只好跑遍满村去借宿,度过寒冷的冬天。

改革开放初期的八十年代,我们家乡包产到户,逐步解决了温饱问题。父亲跑到西边60里外的炉桥镇,买了几节木材,请来木匠,打了一副对开的木板大门和一扇单户小门,换掉竹床门与老柴门。做了两扇窗子,土墙草顶的三间房屋才有了古老的“户”和“牖”的房屋基本构件。又请木匠打了一张十六柱的大餐桌,还盖了两间厨房和一间牛屋,增加了30平方米土坯墙草房,这才像一户传统的农耕人家的样子。大哥读书用心成绩好,又赶上国家恢复考试招生制度,他考取了中等师范学校,离开了土地,离开了家乡,可是房子还是不够七个人住,二哥三哥继续打游击,找户家小伙伴借宿,四哥五哥住在牛屋,家中其他地方都堆满了粮食。

进入九十年代后,我家的经济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步伐,也有了飞跃式的发展。父亲购买了拖拉机、收割机和其他机械农具。我们家乡属于丘陵地带,冈峦起伏,三岗一洼,土地难保肥力,易干旱,旱粮多,水田少。但有了种子、化肥、农药和机械化,农业生产旱涝保丰收,日子年年红又红。如果是严重干旱的年份,我们家还会有大丰收的机会。我们村原先的良田都被淹没在芝麻水库的漾水区,干旱一严重,水库就使劲地放水给下游灌溉,水位就会下落,库面漾水田就出来了,我们给它种上芝麻、绿豆等旱粮作物,不需要施肥长势都很好,因为水淹过的田很肥沃。再加上冈冲里的水稻用拖拉机带喷灌机从水库中抽水灌溉,保证了水稻的生产用水,化肥用得也充分。天一干旱,夏季气温就很高,炎热的气候更适合水稻生长,庄稼还不生虫,块块稻田产量都很高。真是一旱几得,是个特殊的大有年。

那一年,我家仅芝麻就收了两千多斤,收豇、黄、绿豆三千多斤,房里屋外到处堆放的都是粮食。这大好的丰收景象真是很喜欢人。芝麻卖到三四块一斤,豆子也卖两三块一斤,我家当年就成了万元户。这一年,我家给大哥办了婚姻大事;给二哥盖了四间砖瓦结构的大瓦屋,两间厨房;给三哥建了三间砖瓦结构的大瓦屋,两间厨房。全家又辛勤地干了两年后,又花了一二万元迎娶了二嫂和三嫂,全家住房面积达到了210平米,厚木板做的大门被桐油油得黄亮亮的,铛铛响。

2000年以来,参加政府机关工作的四哥和在外创业发展的五哥,在定远县城买了楼房安了家,大哥也住进了县城里的小别墅。二哥三哥在家中老宅拉起了院墙,建造了门楼,安装了大铁门、防盗门,还漆上防锈漆和紫红色的油漆,与大门楼两旁门垛上的紫红色大理石浑然一体,巍峨壮观,富贵典雅。门楼两旁写有对联:“家住黄金地,人在幸福中。”横批:“家和万事兴。”大院内停放着大小拖拉机、旋耕机、收割机、喷灌机、小轿车、摩托车、电动二轮三轮车,家中摆放着电冰箱、洗衣机、电脑、彩电、空调、热水器、微波炉,等等,家家置办有多种多样的电器设备。家具有好多件,配置的古铜色铝合金防盗门更是庄重、古朴、典雅。

新中国成立70年了,我们家由当初穷得人无住处、床无被盖的八口之家,已经发展到文明富裕的七个小家庭,二十三口人的大家庭;住房面积由当初一间15平方米的土坯草房,扩展到砖瓦结构和砖混整浇结构的670平方米的平房、楼房;由当初一扇寒酸简陋的柴门,换成了木、铁、铜、铝合金等不同质地、多种风格的三十八扇富有之门。

“清风扫郁蒸,爽气生户牖。”我们家从清贫穷苦的“柴门”时期,迈进了富裕和谐的“朱门”时代。我相信,终有一日,祖国大地一定会“比比牖户,鳞鳞场圃”,美丽中国梦定能实现。

“柴门”人家衷心感谢共产党!

新闻推荐

号角嘹亮勇争先

(上接第一版)脱贫攻坚,增强群众获得感滁州市深入开展“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扎实推进脱贫攻坚。2018年,定远县成...

定远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定远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