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建设的一个精神标高 读李朝全的报告文学《中国好人》

市场星报 2019-07-26 00:57 大字

有一个人的名字叫金兴安,有一个地方叫蒋集镇,读罢李朝全的这部《中国好人》(人民出版社),我被这个真正的老乡深深地感动了,也对安徽省定远县的这个乡镇充满了罕有的神往。朝全用2 年多的时间多次深入蒋集、定远、合肥等地,采访了一百多位父老乡亲、青年学子与各级领导干部,对金兴安几乎进行了全息的追踪,并用他那富于真情、温度与文采的笔墨,为我们全面、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金兴安这个人物,让一个普通又崇高的“中国好人”,走进了广大读者的视野和心灵。

在朝全的这部作品中,虽然列出了内容丰富的六个章节,但我以为我所读到的事实上只有这样两件事:一是金兴安自身的成长进步经历。这大概是作者要告诉读者金兴安是怎样的一个人,及其具有怎样的心地、个性和情感基础。父母双亡的金兴安,在那样被饥饿笼罩的年代,遭遇了一个孤儿必然遭遇的凄苦命运,但吃百家饭、穿百家衣,使他同时体察到的是人间的冷暖。尽管在他的生活与生命历程中,遍布着数不清的艰辛与苦难,但也在困境中不断地有热情之手伸出来,给他以搀扶与帮助,这其中有乡亲、老师、领导和无数的好心人,使他内心里充满了阳光,贮蓄着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这种力量一路上始终在激励着他,催促着他,使他一步步顽强地登上新的人生与事业的台阶。虽然其间经历的种种磨难,几乎在陡然间要截断了他的去路,但在关键时刻总有心胸开阔的人,大爱无私的人,慧眼识才的人相帮,以好风借力而步入坦途;并且硬是凭着自己百折不挠的努力,凭着朴实憨厚的人品,成为一名卓有成就、有影响的作家,而且还收获了真挚的爱情和幸福的家庭。朝全对此的描写是尽量回归真实的,从揭示金兴安的生活背景、人生道路和思想基础,为他后来之所以倾心创办农家书屋给足了充分的理由。

另一件事就是金兴安建立中国第一家农家书屋。朝全在他的这部情感浓烈的作品中,比较详尽地反映了渐臻上境却不忘根本的金兴安,是怎样受谭谈等行动的启发和触动,产生这样一个回报乡里的念头;是怎样托亲靠友多方化缘建立起这家书屋,以怎样锲而不舍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使书屋终于在蒋集镇平地而起,并且不断地扩大规模;怎样面对来自各方面的不解和疑问,拖着自己的病弱之躯在现场坚持着认真地施工;怎样考虑到农民读书的特殊问题,动情地劝告妻子拿出退休金来了却这一心愿。表现在金兴安身上这种一根筋似的行动,我们或可把它归结为其所拥有的一颗感恩的心,他把感恩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行动。我们还可以把这看作是他意图改变乡村的一种责任,把责任变成了对于自己理想与愿望的脚踏实地的实施与实现,他的那一颗心似乎全部灌注于此了。农家书屋不仅隆重地办了起来,成为乡村大地上矗立起的精神标志和最美风景,是周边村民为之欢欣鼓舞的盛事,而且切实地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对于乡村的改变,既体现在那些考上北大清华以及其他高校的学子身上,也体现在农民科学种田的实践当中。

“中国好人”是对金兴安恰如其分的命名。怎样才是一个好人,就在于他知恩图报的善良纯朴,在于他咬定青山的正直坚韧,在于他面对阻碍的决不放弃,在于他明知不可为却永不退缩的执拗,在于他走出了乡村,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仍心怀惦念乡村中的人们。所谓的“中国好人”,他并不是要刻意做一个道德上的完善者,而是按照自己心灵的指引,做一个对人民有益的事情的践行者。一辈子执着于这样一件事,把这件平凡的事做出了不同凡响,进而显示出崇高而伟大的意义。因此,我们既感谢李朝全的精彩文墨,更感谢金兴安的非常善举。

新闻推荐

被窝里揪出“老赖”

□本报通讯员丁岚同学之间互帮互助是一种美德,资金周转困难,请老同学帮忙的同时也要遵守承诺。可是定远县就有这么一个...

定远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定远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