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痕迹” 助人回家 定远县公安局一民警发挥专长,帮流浪者找家
马义民建了很多救助群。
马义民(左)与被救助人员沟通,查找线索。
5月28日,位于肥东县合蚌路的肥东县救助站临时安置点,21名滞留人员坐在餐厅,等待与一名叫做“马警官”的人见面。两个小时过后,马警官携带的笔记本上记录下寥寥数笔。安置点内滞留的人员都是被救助后,暂未能找到家的人,马警官此来,就是要帮他们“回家”。
追寻痕迹——他为流浪人员“回家”而努力
马警官真名马义民,今年54岁,是滁州市定远县公安局科技信息通信室民警。他成立的视频巡查工作群,助力各警种快速侦破案件;成立的“警民救助群”,帮助流落异地人员返乡团圆。因为工作能力突出,他先后获得滁州市“金盾工程”先进个人、“滁州好人”、定远县公安局先进个人等荣誉。
马义民的本职工作,在2018年9月之后,是利用天网等视频平台,为公安破案提供信息支持;然而,在工作中他发现,“人过必留痕,车行必有迹”,只要是发生过的事情,总会有痕迹可循,他将这股子钻研精神发挥到“找人”的领域,结果无心插柳竟有了一番新收获。
“找人跟破案找踪迹一样,就是要找特征。”马义民告诉记者,他会找到一批疑似人员,先看耳朵,不像的排除,再看五官,最后从面部的细微特征确认。总之是从哪里不像开始排除,加以细节确认,再利用公安大数据找疑似家人的电话号码,打电话核实,这样准确率非常高。
每天,马义民都利用业余时间,义务帮助救助站进行信息比对,为了方便联系还建了一个“警民救助群”,安徽省各地100多个救助站纷纷加入,随后来自全国各地的救助站纷纷加入进来。
自2018年9月份以来,他已为全国各地1500多人成功寻亲。
出手相助——肥东县救助站部分滞留人员有望回家
肥东县救助站副站长谢发达告诉记者,近年来该县救助站平均每年能够救助近400人,“帮助他们回家”,其中大部分是走失的患有精神疾病的人,也有父母看管不力导致孩子走失的和被盗抢骗后无奈前来求助的。
“现在还有21个人滞留在救助站,属于多方查找,都没有找到有效信息的人。”谢发达说,虽然救助站作为民政系统会保证这群人在安置点能够吃上饭、睡好觉,但是“回家”的念想一直在滞留人员口中念念不忘。
5月28日,肥东县救助站特意联系了前往芜湖市无为县公干的马义民,邀请他在返程时“到肥东来看看”。结果,马义民刚来肥东,就被请到安置点,请他“帮忙查找有效信息”。这天下午,马义民总共“会见”了十来个滞留人员,在其中大部分的人员口中找到了有用的信息。“有的是模糊信息,有的是无效信息。”马义民告诉记者,等到回到家,他会把这些信息一一整理,在工作之余通过公安大数据,帮他们“回家”。而剩下的近10人,他将在下一次前赴肥东时,帮忙寻找有效信息,力促他们“回家”。
记者从滁州市公安局获悉,由于马义民精通对公安大数据的运用,滁州市公安局批准以他个人命名“马义民视频巡查工作室”,希望他能够发挥专长,更好为社会大众服务。
最大欣慰——看到受困人员“回家”
马义民说,看到别离多年的人们久别重逢、梦想成真,他的心里也暖暖的。这些年来,作为公安民警,他看过太多的人为了寻找走失的家人,最后放弃工作和生活,一直奔波在寻找的路上,耗费了全部家财。“所以多帮一个人寻找到回家的路,就是挽救了一个家庭。”
“马警官太辛苦了,夜里两点了,他还在寻找线索。”记者加入了马警官建立的“警民救助”微信群,群中寿县救助站站长刚刚给马警官送来一面锦旗,而河南鹿邑县救助站站长在群里说道,“请河南的群成员,每周集中发一次信息,不要催马警官,不要让他太累了。”据悉,因为白天还有本职工作,马义民常常在晚上帮人“寻亲”,有时候凌晨两三点找到信息后高兴不已,直接在群里发布信息,让人对他日夜工作的劲头心疼不已。
“现在加入的民警和救助站人员越来越多了,我已经分了3个群管理,不能像以前那样没日没夜干了,需要集中查找,这样会好一点。” 马义民说,但是为了那么多不能回家的滞留人员,他又于心不忍,半夜睡梦中常常惊醒,索性爬到电脑跟前,继续忙碌起来。
晨报记者 王刚/文 庄道龙/摄
新闻推荐
六年“骨头案”一朝执结 滁州中院首次运用询价评估系统高效拍卖
滁州中院首次运用询价评估系统高效拍卖
定远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