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让城市出彩,担当为市民造福 蚌埠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发展改革纪实

蚌埠日报 2018-12-13 13:04 大字

环卫机械化作业“一拖二”模式桑德环卫云平台宽敞明亮的市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大厅对出入工地的渣土车进行清洗淮上大道门头店招整治后面貌一新蚌埠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智能化生活垃圾分类箱现代化的禹会区生活垃圾转运中心□本报记者李茂峰

“从南方到北方,中间有一个垃圾箱”。曾几何时,地处中国南北交通枢纽上的蚌埠市,因环境脏乱差有人编了这样一句“顺口溜”。

而今的蚌埠,天蓝水绿,空气清新,道路洁净,街道整齐,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责任为船,担当作帆,大胆改革,锐意进取。在新理念统领下,突破体制约束,创新工作机制,城市管理连年迈大步。环卫市场化、管理精细化、垃圾资源化……一个个系统性解决方案的实施,让这座城市从来没有现在这样漂亮迷人、充满魅力。

改革创新环卫作业市场化

翻开一本记录城市管理改革开放成就的相册,在历史与现实的交错间,清晰地展示出蚌埠城市环卫前行的足迹:

一张拍摄于2011年6月的照片,让人回忆起蚌埠环卫曾经历过的“大扫把”时代。在市区一条马路上,环卫工人手握扫帚,迎着漫天飞舞的扬灰,汗流浃背,辛苦劳作。扫帚扬起,尘土形成的浓雾久久不能散去。路过的行人,捂着鼻子,快速走过。

2016年9月,在同一个路段拍下另一个场面,让人见识了机械化作业魅力:一台崭新的洗扫车,在驾驶员的操控下,缓缓驶过路面。经过车辆一洗一扫,马路顿时变得一尘不染,黑色的路面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亮光。

环卫作业的机械化给城市环境卫生带来了令人惊叹的变化:马路洁净,空气清新,路旁的路牙石露出的石头原本的纹理,交通护栏泛着亮光,路边的绿色带像刚刚被水洗过一般……

从“大扫把”到“机械化”。蚌埠环卫史上这一具有划时代的变革,源于蚌埠市行政执法局大胆推进的环卫市场化改革。

2014年开始,蚌埠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开始了环卫“属地化管理、机械化作业、市场化保洁”的探索。全市五个区10个环卫作业项目先后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市场化。

2016年5月,在总结前期市场化经验的基础上,对蚌埠市2409万平方米道路环卫保洁及市容秩序整体打包,以每年1.65亿元的价格公开招标,创造了单项综合服务项目的全国之最。

中标企业一次性投入9013万元,更新购置环卫车辆、建设环卫管理信息云平台。此一改革举措,把蚌埠城市环卫多年的历史欠账一次还清,机械化全面替代大扫把,全市车行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100%。

以环卫市场化改革为契机,创新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一举打破长期制约城市环卫运行的体制机制问题。

管干一体,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运行体制,是造成城市环卫工作多年落后的重要原因。在市场化改革中,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党委克服重重阻力,制订了一套与市场运行相匹配的“游戏规则”。统一作业规范、严格监督考评、实行以奖代补,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制订了《城市环境卫生质量标准》,出台《环卫作业规范》《道路机械化作业管理规定》《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性清扫、收集、运输处理服务监管实施办法》等规定。使环卫市场化运行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统一作业时间、统一作业流程、统一作业标准。“三统一”管理,让全市环卫一个标准,一把尺子;严格监督考评,制订监管考核办法,统一标准、分类管理、按月考评、按质付款。变“政府养人”为“花钱办事”,变“政府包办”为“各司其职”。改革创新中,蚌埠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迎来了政府和市民都满意的“美好时代”。

责任担当城市管理精细化

三分建七分管。城市建设得再好,如果缺乏到位的管理,都不会有优美的环境,更不会有市民高品质的生活。

随着城市大建设的持续推进,蚌埠城市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中心城市”的定位,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都要求城市不仅需要规模大,更需要形象美;不仅要有“高颜值”,更要有“高品位”。

带着一份深情,带着一份责任,蚌埠城管开启了新一轮改革征程:从“粗放型”转向“精细化”,由“外延式”转为“内涵式”。

将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到城市管理中,蚌埠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不做第一,要做最好”却是蚌埠城管人的一份执着的追求。

2016年5月,数字化城管信息系统启动建设,当年10月1日正式投入运行。项目覆盖建成区215平方公里,全域实施网格化管理。全市建成区划分成71个责任网格,4248个万米单元网格,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人有责。全市六个区(管委会)、27家市直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纳入考核,涵盖市政管理、园林绿化、市容环卫、行政执法、道路交通等众多领域。

互联网是“千里眼”,是“顺风耳”,但如果发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也只能是“聋子的耳朵”。

“双随机”督查考核机制,保证问题件件有落实。每天分别从“监督考核项目库”、“监督考核人员库”中随机抽取督查考核对象和督查考核人员,围绕创城样本点实施督查,现场拍照取证,督促落实。

“周通报、月考核、季调度、年总结”。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用于数字化城管工作考核,对成绩突出者奖励,对排名靠后者约谈。高规格协调,高标准督查,问题不仅发现得了,更能解决得好。

“环环相扣”的科学运行体系下,城管“遇上”互联网,就发生了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故事”:过去,城市地下管线出现问题,周折几个月找不到“主”,现在接到问题报告后,几分钟之内就能落实责任,限时解决;道路出现破损,照片上传,任务派遣,立即就有人赶来处理……

完善的监督考核机制,让长期困扰城市管理的占道经营、违法建设、乱倒垃圾、道路破损、窨井盖缺失等“老大难”问题迎刃而解。

“不求最早,但求最好”的务实理念,“技术+制度”双管齐下,让蚌埠数字城管开花结果。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数字城管发挥了强大威力,为创城工作立下汗马功劳。

创城成功后,蚌埠数字城管也成了“明星”:山东省日照市创城代表团、河南省焦作市政府代表团、山西省运城市住建局考察团、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城管局等兄弟城市,先后来蚌埠市考察学习,希望能够复制“蚌埠经验”。

工程渣土车多拉快跑,沿途抛撒、安全隐患频出是许多城市管理的一大难题。创新管理模式,探索出“政府管理协会、协会管理企业、企业管理车辆”的工作机制,协调18家渣土运输企业出资1.2亿元,更换了300台密闭环保智能车上路运营,淘汰了近400台老式渣土运输车,做到了规格、颜色、标识和监管的统一,实现了渣土运输全密闭,有效避免了渣土运输车辆带来的扬尘污染,得到了省领导的充分肯定,2015年2月份在全省住建系统召开的会议上作经验交流。

流动摊点专项整治、露天烧烤专项整治、夜间市容环境差时管理,夏季瓜果摊规范管理,相继推出的一系列创新性管理措施,有效解决了市容管理的一系列令人头痛的“老大难”问题,“绣花”式的精细化的管理,让整座城市更具内涵、更有韵致。

放眼未来垃圾全面资源化

圆弧形的建筑,在空中勾勒出完美的曲线;绿树掩映、繁花簇拥的院落让人流连。看到蚌埠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别致的建筑和优美的环境,谁也不会想到这里曾经是臭气熏天的垃圾填埋场。

在垃圾焚烧发电资源化项目旁边,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与此同时,餐厨垃圾、城市污泥资源化项目即将投入建设。随着一个个资源化项目相继落地,蚌埠市产生的各类垃圾都找到了资源化利用这个“最好的归宿”。

“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虽然这一概念在国外很早已经提出,但国内城市,尤其像蚌埠这样的中小城市,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城市财力所限起步迟缓。

同数字城管一样,蚌埠市垃圾资源化项目起步也不是国内城市最早的,但却是基础最扎实、资源化最彻底、最具有前瞻性的。

“我们做事,从来不急功近利,争抢冒进,但看准以后,一定要做到最好!”蚌埠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家渠说:“改革,但不能冒进,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霸王硬上弓’,风险系数会大大增加,一旦出现风险,不仅做不成事,还会因决策失误而坏事”。

事实上,无论是环卫市场化改革、城市精细化管理,还是垃圾资源化利用,蚌埠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都遵循着“看准就做,要做务必做到最好”的原则。

在各项改革稳步推进时,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前期谋划工作已经启动。

垃圾资源化利用,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也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过去垃圾分类问题之所以搞不起来,是因为垃圾没有开发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当垃圾真正成为资源后就能够“身价倍增”,变成宝贵的财富。而其中的支撑点,就是垃圾资源化项目。

站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制高点上,准确预判实现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方向和路径,蚌埠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早准备、早谋划,从规划入手,着眼建立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基础性制度体系。

在全省第一个出台《市域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2017-2030年)》等四部规划,相继出台《城市环境卫生质量标准》《蚌埠市城市公共厕所管理暂行办法》《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管理办法》等生活垃圾收费、分类、转运、处置等13个规范性文件。

源头治理,减量排放。自2014年4月1日起,蚌埠创新思路,采用“水消费系数法”征收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将生活垃圾减量化与市民经济利益挂钩,带动市民自觉减少垃圾产生,强化环保意识;2018年,共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入户宣传、文艺汇演、主题宣传等活动150余场,带动约45000人次参与垃圾分类;全省唯一将“好嘞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服务亭引入居民小区,共计覆盖全市88个小区、约25万户居民。

项目落地,终端提升。2013年至2018年,累计投资12亿元建设11个垃圾处理项目,逐步形成了“以焚烧为主导、填埋为辅助、循环利用为方向”的处理模式,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2017年11月,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建成运行以来,累计焚烧30余万吨,每吨垃圾发电量超400度,发电利用率位居全省前列,累计发电量达1.05亿度。

包括垃圾焚烧发电厂在内的所有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全部建成后,蚌埠市所有产生的所垃圾都将成为可以资源化利用的原料。在推进各垃圾资源化项目建设的同时,一个集循环经济、环保教育基地为一体的蚌埠静脉产业园规划已经完成。

全程监管,减少污染。对垃圾转运过程全程监管,是避免垃圾二次污染必须做的一项重要工作。2016年5月起,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全市在生活垃圾保洁、收集、转运、处理等各个环节全部实现市场化,2016年10月,建立环卫云平台,与数字化城管信息系统联网运行,作业车辆全部安装GPS定位系统,保洁人员统一配备对讲机、卡片机,实现环卫作业各环节智能化监管。

规划、分类、终端、监管等各项工作的扎实推进,使蚌埠市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水平全省领先。今年8月初,在国家住建部组织的国际合作项目——“中国城市生活垃圾领域国家适当减缓城市项目试点城市”评审中,蚌埠市与苏州、泰安、西安、兰州一起荣膺“中国城市生活垃圾领域国家适当减缓城市项目试点城市”榜单,成为全国五个试点城市之一。

新闻推荐

用爱坚守,平凡之家闪光彩

晨刊讯今年44岁的陆青燕家住定远县定城镇,爱人双下肢残疾行动不便,她多年如一日照顾残疾丈夫,承担家庭重担,赡养年迈的双亲,在...

定远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定远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