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新生活

新安晚报 2018-08-31 10:50 大字

从吃饱穿暖到过上小康生活,40年间,梦想照进现实。对安徽百姓来说,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生活质量得以不断提高。曾经对美好生活的梦想,正在成为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医疗:家庭医生走进寻常百姓家

74岁的张孝榜是定远县炉桥镇盐化新村村民,因为几年前做过胃癌手术,身体状况不好,每年都要住几次院。“要不是有家庭医生,我哪能坚持到现在!”原来,老人的5个子女都在外地打工,平时照顾老人全靠签约的家庭医生。今年张孝榜已是第三年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可以免费体检,还能定期量血压、查血糖,这样的服务以前想都不敢想。”

别说40年前,就是几年前,这样的医疗服务对于基层百姓来说都是“奢望”。这两年,安徽省医疗卫生改革不断深入,基层医疗服务水平逐渐提高。作为安徽省首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县之一,定远县推动医务人员深入农村农户,使医疗服务更接地气,增强了百姓对基层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信任,理性就医秩序逐渐形成。为确保“疗效”,安排高年资医生与乡镇医生、村医结成“1+1+1”师徒关系,有效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为“留住”更多病人,开展县、乡“同病同价”试点,对19种外科手术病人在乡镇卫生院治疗的,全部减免患者自付费用,引导常见病患者首诊在基层。

为了让普通百姓看病少花钱、不花钱,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安徽作为中国医改试点省份,一直在积极探索新路径。自2015年起,安徽省在30个县启动了农村家庭医生(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目前全省城市和农村已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

截至2017年底,全省家庭医生签约人数为2147万,在定远、界首、阜南等一些实施县域医共体模式的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效果更加突出。今后安徽省将争取签约服务向个性化延伸,并建立全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实时对家庭医生签约和履约在线监督,做好百姓健康的“守护者”。

就业:多项政策鼓励创业带动就业

住在合肥庐阳区的李长泉今年50多岁,由于身体残疾,多年都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一直靠打零工生活,收入微薄。去年,庐阳区开发了一批公益性岗位,招收辖区内就业困难人员,李长泉赶紧报了名。经过就业技能培训,如今李长泉已经在一单位当上了门卫,不仅收入稳定,也不用日晒雨淋到处奔波了。

就业扶持是庐阳区的一项省级民生工程,该区通过开发社区便民服务岗位,挖掘机关事业单位工勤岗位,购买企业托底安置岗位等多种方式,解决当地就业困难人员的工作问题。“十二五”期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327.9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26.8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8.2万人。

一直以来,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问题。除了帮助困难人员再就业,近年来安徽省通过搭建平台、政策保障等多种措施,保障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2018届高校毕业生签约率为82.36%,同比上升0.25个百分点。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除了保障就业,安徽省还出台了多种政策,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在此氛围之下,近几年安徽省新增市场主体数量快速增长。全省市场主体由2012年的192.5万户增加到2017年的381.4万户,其中2017年新登记市场主体超过70.4万户,创新创业典型不断涌现。

按照计划,安徽省创新创业覆盖广度进一步拓展,将发挥大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领军作用,带领科技人员、高校毕业生、留学回国人员、农民工等更多群体投身创新创业。到2020年,全省将新增注册企业70万个以上,带动就业200万人以上。

脱贫:30余年国家级贫困县摘帽

曹智慧是池州市石台县仁里镇的一名贫困户。去年初,当地政府补贴了5只羊羔给他后,他选择了在养羊合作社寄养,同时他也成了合作社的一员。“我的5只羊到年底可以获得分红,平时在合作社养羊也有一些收入。”今年,曹智慧领到了500元分红和1700多元的养羊报酬。

为了帮助贫困户培养脱贫的自我“造血”功能,当地政府鼓励合作社把养羊过程中的一些关键岗位拿出来让贫困户优先就业,让他们在掌握养殖技术的同时还能增

余只,由合作社提供场地、技术和销售渠道,优先考虑贫困户就业。2017年,这个合作社带动了72个贫困户养羊,户均增收2万元。

石台县地处山区,是全省九个深度贫困县之一,缺乏产业是群众致贫的主要原因之一。这几年,当地通过大力实施适合山区气候的特色种养业,做到了全县35个贫困村每个村都至少有一项产业,惠及2万多贫困人口。

据了解,近年来,安徽省全面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全省贫困人口由2012年底的679.1万人下降到2017年底的120.2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2.6%下降到2.2%。

今年8月,省政府批准岳西县、谯城区、怀远县、蒙城县脱贫摘帽,退出贫困县行列,这也是安徽省首批摘帽的贫困县。其中岳西县是安徽省首个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1985年岳西县被国务院划为首批国家级贫困县。经过不懈努力,到2017年底,岳西6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降到0.98%。

脱贫攻坚还在继续。安徽省将以大别山区、皖北地区、行蓄洪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为主战场,统筹兼顾易地扶贫搬迁地区、贫困发生率高且产业相对落后的非贫困村和“边缘户”,引导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种养业,提升产业扶贫质量,大力实施产业扶贫项目提升行动、“四带一自”深化行动、“一村一品”推进行动。

截至目前,全省达到产业发展标准的贫困村2706个、自种自养贫困户52.3万户;贫困村建设特色种养业扶贫基地3388个;参与带动贫困户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5万个,共带动贫困村3000个、贫困户118.8万户。到2020年,安徽省产业扶贫(特色种养业)到户覆盖率达业扶贫(特色种养业)到户覆盖率达到80%。

文化:基层百姓共享文化大餐

每天下班后,家在合肥市包河区常青街道竹西社区的周女士,总会在家门口的“半亩方塘”小坐一会,喝杯茶、读会书。“小时候看书总要往市里的新华书店跑,现在工作了反而没有时间看书了。”周女士说,自从今年家门口的这间城市阅读空间开放,她又重新找回了读书的习惯。

取自宋代大儒朱熹名句“半亩方塘一鉴开”的“半亩方塘”,是目前合肥最大的城市阅读空间。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是集图书销售、图书借阅、共享于一体的公益性免费阅读及购书场所,目前图书存量有3万余册,可容纳读者近百名。

从去年开始,合肥谋划在城市各个角落布局城市阅读空间,到目前为止,已经建成22个,大多分布在小区、商场、景点周边,吸引了超过50万人次走进去阅读。今年,这样的城市阅读空间还将再添50个。

改革开放40年间,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愈加丰富。近年来,安徽省在推行文化体制改革的同时,一直把文化惠民放在重要位置。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城乡群众享受到更加价廉质优的文化产品。

从2014年开始,为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安徽省率先在全国省级层面开展了大规模的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目前已连续举办四届。

文化惠民消费季率先以直补消费者的方式引导居民看书、看报、看戏、看电影、看电视,给群众送去实惠;率先对重灾区居民文化消费补贴进行倾斜,给灾区群众送上关爱;率先将带着财政补贴的图书、报刊、有线电视节目送到乡镇,让农村居民便捷地享受到文化补贴。到去年,活动范围已经覆盖全省99.5%以上的乡镇。百姓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到文化大餐。

黄涛艳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吴碧琦

新闻推荐

乐当国家资助政策的护航人

“把每一分钱都花在真正困难的学生身上,绝不搞人情资助,绝不让资助政策走样。”这是定远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梁斌和自己...

定远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