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有所医怎样更好更便捷?

安徽日报 2018-04-18 10:05 大字

本报记者 王慧慧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实现群众病有所医,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是推进健康安徽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十三五”深化医改规划,到2020年,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要超过77.3岁,每个居民要拥有1份电子健康档案,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降至28%左右。目标高、任务重,为此,安徽省稳中求进,大胆探索,聚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全力保障人民群众健康。

“社区就有‘大牛\’护士长,方便又放心”

——高年资护士“下沉”社区,打通医联体到居民“最后一公里”

4月3日一早,合肥市民王丽娟如往常一样,带着8个月大的儿子去附近杏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按摩。母子俩一路悠闲,看看树上新发的绿色嫩芽、跟路边的小狗打个招呼,十来分钟便到了。“咱们社区就有‘大牛\’护士长,给孩子做抚触可好了。离家近,方便又放心,我们每周都要来二三次。 ”

王丽娟说的“大牛”护士长就是吴宝玉,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主管护师,工作25年,业务过硬。去年8月,安徽省在合肥市庐阳区、芜湖市蚌埠市启动大医院高年资护士下沉社区试点工作,以老年人、孕产妇、婴幼儿“三类人群”为主要服务对象,针对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精神疾病四类疾病开展 “健康—诊疗—康复”连续性个性化服务。首批共有78名高年资护士下沉到22个社区卫服中心,吴宝玉便是其中一员。来到社区后,她牵头成立了孕婴工作室,设计了婴幼儿抚触、捏脊、育儿指导等多种“服务包”,同时开设孕妇学校等7个交流群,为社区近2000名孕产妇提供服务。

在社区,高年资护士不仅为居民提供健康服务,还起到纽带作用。任海燕是中科大附一院神经内科护士长,如今下沉到合肥市三孝口街道社区卫服中心,“通过上门服务解决行动不便患者实际就医需求,普及慢病预防知识,便利上下转诊,真正打通医联体到居民之间‘最后一公里\’”。“大医院高年资护士下沉社区,有效补充了社区医疗资源,居民医改获得感大大增强,对居民社区首诊习惯的养成、分级诊疗的实现起到有力推动作用。 ”省医改办副主任谢瑞瑾表示。

“信息技术让看病越来越方便”

——智能化手段优化就医流程,患者就诊“痛点”变“通点”

对天长市汊涧镇双元村86岁的村民周文玉来说,在“家门口”看病的经历简直称得上“神奇”:“我人在镇上,省城专家通过电视屏幕手把手指导卫生院医生做手术! ”

老人所说的“电视屏幕”指导,其实就是远程会诊。一年前,周文玉不慎跌倒致左股骨骨折,因高龄又有高血压史、心脏病史,手术风险很大。 “这要在以前,我们肯定不敢收治。 ”汊涧镇卫生院外科医生王长富坦言。但如今,日渐成熟的远程医疗技术,给了他们足够的底气。在天长和合肥等地的专家通过远程会诊给出指导意见后,王长富与麻醉医生合力成功完成手术。 “家门口看病,帮我们省去大医院高昂的住院费和交通、住宿等附加费用,更重要的是,免去了老人家来回奔波就医的痛苦。 ”老人的女儿胡传芳欣慰地告诉记者。

都说到大医院看病难,合肥市五里墩社区的金先生却有着应对 “绝招”。一年前,他因事故造成膝关节受伤,起初仗着年轻没有放在心上,导致伤情不断加重。社区医生陶有春接诊后,建议转到三甲医院进行治疗。 “我现场拿出手机,点开‘小薇社区\’,输入我的个人信息和首诊情况,通过转诊平台直接向一家三甲医院发出申请。短短几分钟,手机就收到反馈信息,清楚地告诉接诊时间、接诊科室、医生等具体内容,信息化技术让看病越来越方便! ”金先生说。

在城市大医院,信息化技术让百姓就医变得日益便利。就医可以多渠道预约挂号,提前半小时取号就医即可;门诊自助机“化身”虚拟的服务窗口,独立为患者提供充值、预约挂号、缴费,甚至打印检查检验的胶片和报告等服务,大大缩短患者等候时间;药房自动发药设备上岗,患者候药时间大大减少,差错率明显降低……通过智能化、信息化手段优化就医流程,患者就诊中的一个个“痛点”变成“通点”。

“健康脱贫好政策让我能看得起病”

——构建协同发力政策体系,做稳做实健康脱贫工程

过去的一年,定远县藕塘镇南店村大叶组村民赵某义的经历可谓悲喜交加。年仅37岁的他,不幸患上慢性肾衰竭,“要想活命,只能定期透析,一年治疗费用要10万元左右。在我们农村,这就是治不起的穷根病”。 2017年,赵某义在定远县总医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152次,全年医药费用79200元。年终结算时,他大吃一惊:经过新农合补偿64900元、大病保险补偿5580元、民政救助7920元,他个人自付金额仅为800元,补偿比高达98.9%。

这意外的惊喜得益于当地按全省统一部署实施的 “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健康脱贫工程。贫困人口在享受基本医保、大病医保、民政救助后,在县、市、省三级医院的合规医药费,个人自付费用不超过3000元、5000元、1万元,其余部分由政府财政兜底。同时,实行贫困人口慢性病门诊补充医疗保障,贫困慢性病患者1个年度内门诊医药费用,经“三保障一兜底”补偿后,剩余合规医药费用由补充医保再报销80%。

40出头的黄明冬十多年前因意外事故而高位截瘫,一家人生活全靠几亩地的微薄收入和政府低保,“做了尿道造瘘手术,日常护理稍有大意就会发生感染,每年至少要住院三四次,医药费得一二万元,全靠家里兄妹帮衬”。实行“一站式”结算健康脱贫政策后,如今黄明冬住院,“不用交1分钱押金,住院期间基本不花钱,护士长还帮我申请了免费病号餐。健康脱贫好政策让我能看得起病,真心感谢! ”

“健康脱贫政策涉及多个部门,实行‘一站式\’结算,不仅能帮助贫困人口实现便捷就医,更能通过实时监控强化监管,确保惠民政策落实到位。 ”省卫计委财务处处长杨绪斌表示。 2017年,全省贫困人口住院综合医保补偿54.69亿元,平均实际补偿比例达92.5%;全省贫困人口住院救治112万人次,慢病门诊160多万人次,完成15种大病专项救治3.8万多例。同时,实行分类健康干预,加强慢病管理、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实现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

新闻推荐

感受红色经典 缅怀革命先烈

晨刊讯4月6日,定远县委宣传部联合凤凰安徽等多家媒体,举办“网络中国节·清明定远红色之旅”采风活动。主办方让大家感受红色经典、缅怀革命先烈的同时,宣传和推荐定远红色旅游资源,提升定远的知名度...

定远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