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五个强化” 助力脱贫攻坚
邓国银
近年来,定远县紧紧围绕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立足“聚焦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整体工作思路,以基层党建新成果服务保障精准脱贫,全县30个基层党(工)委,279个党总支,3万多名党员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为该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脱真贫、真脱贫”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强化思想认识
以“头等大事”增强知行合力
抓思想凝聚共识。县委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讲重作”专题警示教育为契机,把中央和省市关于脱贫攻坚的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作为县委常委会、中心组学习会等专题学习讨论“必修课”,定期听取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专题汇报,研究制定《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方案》,明确党建促脱贫示范点和攻坚模式,形成思想上紧起来、行动上干起来的良好局面。
抓培训增强能力。由县委组织部会同县直各单位和乡镇党委,按照每月不少于2次的培训计划,先后多次邀请省市领导、专家教授,围绕脱贫攻坚政策业务,对镇村干部、扶贫队员进行培训,共开展培训26期,培训3.2万人次。
抓包保汇聚合力。在建立县领导包乡镇、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和工作队驻村的基础上,创新开展非公企业“百企帮百村”行动,组织32家非公党组织结对帮扶26个计划出列村,落实帮扶事项46件,投入资金112万元,解决各类就业岗位146个。
强化人员调配
以“精兵强将”下沉扶贫一线
选优配强选派帮扶干部。在承接和选派70名省、市、县三级党员干部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长的同时,县、乡、村和非公企业共选派5千多名党员干部联系帮扶贫困村和贫困户,并做到贫困户不脱贫工作队和党员干部不撤岗。
精选充实扶贫干部队伍。为县扶贫办补充12名干部,从7人增加到19人;全县22个乡镇分别新建5人左右的扶贫工作站,240个行政村全部配备专职扶贫专干。新招录的25名基层特定岗位人员,全部充实到乡镇扶贫工作站。
组建扶贫专家智囊团。开展“党员专家先锋行动”,选调25名党员技术骨干组成5个专家智囊团,向26个预出列村派驻科技特派员,组织扶贫志愿者、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产业帮扶、医疗救助、科技培训等扶贫活动,1万多户贫困家庭得到帮扶。
强化组织引领
以“战斗堡垒”推进长效脱贫
乡镇党委引领脱贫。如西卅店镇在幸福村、高潮村探索“党委+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实施扶贫项目基地建设,基地占地130亩,以冬暖式大棚、有机果蔬采摘和特色水产养殖等为主导产业,解决贫困户就业15户31人。
流动支部助力脱贫。如大桥镇流动党组织积极引导鼓励6名流动党员返乡创业,成立“扶贫车间”,带动21户贫困人员脱贫;连江镇在驻丹阳流动党支部成立“扶贫驿站”,帮扶29户脱贫。
村(社)支部带领脱贫。如定城镇十八岗村采用“村集体+企业+贫困户入股”的模式,建成千亩泥鳅产业扶贫养殖示范基地,既解决了16户贫困户就业,又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
强化动力提升
以“保障工程”激励担当作为
提高待遇,激发潜力。先后多次调整村干部报酬待遇,正职干部和副职干部月报酬分别从954元、668元提高到2215元、1772元。2017年发放村干部报酬2146万元,其中基本报酬1623万元。
全员参保,提升动力。出台了《定远县村干部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试行)》等文件,22个乡镇为1437名在职村干部办理了村干部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人身意外保险及医疗保险,县财政拨付资金628万元,并实现了100%全覆盖。
保障运转,增添活力。2016年,根据村级规模,分别按照5万元、7万元、9万元的标准拨付基本运转经费1630万元。2017年又增长5%、共1711.5万元。同时,省、市、县党费用于脱贫攻坚达300余万元,倾力对贫困村党组织和贫困党员进行支持。
强化作风引领
以“三制管理”提升服务实效
实行党员联户制。开展党员扶贫“五包五帮”活动,充分发挥无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员致富能手为骨干建立合作社,开展“一带一”“一带多”结对帮扶,带领贫困群众发展种养殖产业,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一大批党员创业带富示范基地相继涌现,带动了周边贫困户长效脱贫。
实行清单考核制。出台基层党建工作考核评价和问责办法,将***纳入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清单,干部提拔重用、表彰激励以***实效为重要依据,促使党员干部增强抓脱贫攻坚意识。涌现了选派帮扶干部姜维锦、大学生村官王萌萌等扶贫工作先进典型。
实行培养一线制。坚持在脱贫攻坚一线培养历练干部,新提拔干部优先考虑参与扶贫工作人员。近年来,新提拔了24名优秀年轻党员干部进乡镇班子,有多名参与扶贫工作的机关党员干部被提拔重用。
新闻推荐
本报讯11月4日下午,上海安徽经济文化促进会组织医疗专家到定远县开展义诊活动。省政府驻上海办事处主任刘泉,副主任赵琰,省驻沪单位党委副书记李宗怀,皖籍专家学者实业家联谊会副会长项锡山,市卫计委...
定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定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