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守墓人” ——记定远县王小庙无名烈士陵园义务守墓人朱世文
邵丹
在定远县仓镇观寺村旷野深处,坐落着一座没有名字的烈士墓园。岁月流逝,烈士坟茔旁的野草枯了又青,青了又枯。无语的碑,诉说着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这就是王小庙无名烈士墓群,也是全国最大的新四军无名烈士墓群。这里,原先174座坟茔埋葬着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700多位新四军无名英烈。近几年,定远县又将附近乡镇十余处散葬点的496名无名烈士集中迁葬到陵园,目前该陵园共安葬1000多名无名烈士。
现在的王小庙无名烈士陵园里,居住着一户人家,普通却又不平凡,悉心守护着长眠在此的革命英魂,他们不求回报的痴痴守候令人动容。让牺牲的英雄在鸟语花香中安息,让无名烈士不再被岁月淹没,是他们的心愿。两位老人生活并不富裕,但是不计回报,义务守墓的善举感动了社会,也深深地感动着每一个到这里祭扫的人。他们就是王小庙无名烈士陵园义务守墓人朱世文夫妇。
朱世文原是仓镇观寺村的村书记,在任时勤勤恳恳,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实事。如今,他退休了,就来到了王小庙义务为烈士守护英灵。朱世文的妻子是一名普通的农家女,在背后默默支持着丈夫的守墓事业,任劳任怨。
“身体是父母给的、名字是父母起的,哪个孩子不是爹娘的心头肉。这些战士们牺牲时大多才十八九岁,他们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囿于各种因素,他们的名字,没有写进历史书,没有放进档案馆,甚至没能刻在自己的墓碑上,我们能不为他们守着吗?”“在我心中,这些无名烈士和我一样大,我长一岁他们也长一岁,我们朝夕相处,每当国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时,我都会拿着报纸大声读给他们听,也让他们高兴高兴。”朱世文说,不仅要守好墓,他还要让儿孙后代们不能忘记这些无名烈士们。
2015年清明节前夕,新四军二师师长罗炳辉将军之子、上海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罗新安同志来到了王小庙。罗新安问及为什么要义务为这些无名烈士们守墓时,朱世文深情地回答说,人不能忘本,没有烈士们的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好日子,既然我接过这份担子,对我来说就是一份责任。罗新安看到无名墓旁绽放着许多的蓝色小花,好奇地问朱世文,它们叫什么名字,朱世文回答说,这种在清明时节开放的四瓣蓝色小花叫“勿忘我”。罗新安听后十分激动:“哎呀,连小花都有灵性,提醒我们不能忘记这些无名烈士们!”临走时,罗新安老人感慨地说:“陵园里这些名叫‘勿忘我\’的小花好像专门为新四军无名烈士所开,你看它们的四个花瓣象征着新四军,蓝色正好和新四军军装的颜色相同。”
朱世文拿出一本登记簿,岁月封尘的页面上记载着从2003年到现在的祭奠记录,布满“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勋永垂不朽”等祭奠留言。也有一些远道而来的人来寻亲,在这里抚墓痛哭,久久不愿离去。自新中国成立后,来自内蒙古、河南、江苏、安徽蚌埠等地的人都曾来寻亲,但都未能如愿。朱世文说:“将王小庙无名烈士墓群建成烈士陵园,找到消失在岁月里的烈士姓名,让牺牲的英雄在鸟语花香中安息,让无名烈士不再被岁月淹没,我们守墓人的心愿就真正实现啦。”
经朱世文介绍,他每天都要和老伴在陵园里来回穿梭,巡视、检查、保持墓碑的清洁。到了夏天,陵园内的野草长得有一人深,每清除一次就得花费半个月时间,每年仅砍下的干草就有四五千斤。每到清明时节,一些中小学校、机关单位便会组织学生和党员干部前来参观和扫墓,朱世文会为他们讲述烈士们的英勇事迹,把新四军的精神发扬光大。朱世文说,守护烈士墓园已经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只要身体允许,他会和老伴一起继续守护下去。
“要做一下墓地的排水,否则一下大雨,水就会渗进到坟里,还会淹死松树;要给坟地除除草,野草疯长比人手快……”说起墓群的改造,朱世文徐徐道来,他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今后能有“接班人”,年轻人能理解这份工作,承担这份责任。“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可我们不能忘本呀!树高千尺不忘根,前辈们打江山,不能忘记,永远不能忘记!”
朱世文夫妇是世间最平凡的人,但都有一颗平凡的爱心互帮互助,互敬互爱,用自己最真诚的方式携手走过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守护着无名烈士的英魂,用爱心、用责任传递着新时代的守墓精神,因为有爱,所以幸福。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为做到村级公共文化设施“有人办事”、文物保护单位“有人保护”、村级农家书屋“有人管理”,定远县创新实行文化协管员、文物保护员与农家书屋管理员“三员合一、一岗多用”制度,推进政府购...
定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定远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