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产业兴在家门口 脱贫路上大步走 ——定远县七里塘乡仁巷村整村脱贫出列侧记

滁州日报 2017-08-02 07:54 大字

本报记者王晗笑

“来来来,尝尝我们自家种的西瓜,可甜了!”日前,在定远县七里塘乡仁巷村村民安有永家中,主人笑容满面地招呼着记者一行。安有永一家5口人,本人长期患有高血压,家中3个孩子上学,经济压力很大,曾是村里的贫困户。

“如果不是政府的扶贫政策好,咱家根本就立不起来了。”安有永告诉记者,为了改变贫困的生活状况,他去年申请了5万元的扶贫小额信贷,从村里租了2个钢架大棚进行草莓、西瓜轮作,去年仅草莓一项收入就达3万元。再加上产业到户补贴、种苗补贴、教育扶贫助学补贴等和自家种粮收益,安有永家去年纯收入超过7万元,成功脱离了贫困户行列。尝到发展特色产业的甜头,安有永还盘算着扩大种植面积,朝着致富路上大步前进。

仁巷村陈长茂一家是典型的因病致贫,记者来到他家时,他们正在为第二天前往省城医院做换肾手术做准备。陈长茂的长子早年患上尿毒症,家里欠下不少外债。得知这一情况,驻村工作队的队长杨兴胜联系派出单位定远县环保局,协调了10万元的换肾周转费用,解决了燃眉之急。换肾手术需医疗费15万元,按照健康扶贫“351”和“180”政策,陈长茂个人掏腰包不到1万元。去年9月,陈长茂从村里的草莓蔬菜种植基地免费租用了3个大棚,种植5亩马铃薯,获得收益2000元;自家还有15亩田地,种植水稻、小麦,年获收益近万元,此外,还有每月930元的低保收入。各项***政策的叠加,帮助这个困难家庭迈过了贫困坎。

仁巷村坐落于定远县最西南,与合肥长丰县交界,过去是个不折不扣的贫困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97户483人。现如今,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自来水免费安装到户,小农水改造让村民们的生产生活都有了保障。“发展富民产业,让村民们真正安居乐业。”村党总支书记杜双安介绍,为了让贫困户在家门口脱贫致富,该村因地制宜,去年6月流转土地27.5亩,建成22个草莓蔬菜大棚,带动20户贫困户发展,其中4户已签订租赁协议种植草莓和蔬菜;去年村集体增加收入4万余元,项目参与户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二期项目32个大棚已进入招标和流转土地阶段。

此外,该村还建设了60千瓦光伏发电基地,带动村集体经济年增收约4万元以上,全村有10户贫困户年增收约3000元。2016年,该村有191户464人实现脱贫,被评为全市“十佳脱贫出列村”。

“产业扶贫让贫困群众看到致富的希望。”七里塘乡党委书记肖成山说,在产业扶贫上,七里塘乡注重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充分发挥贫困村、贫困户发展产业的优势和潜能,把资金落实到户。截至目前,该乡通过产业发展带动781户贫困户增收,占贫困户的63.8%,乡级补贴金额为340.3万元。同时,大力实施健康、教育、就业、住房安全保障等各项扶贫政策,2016年顺利实现仁巷村脱贫出列。接下来,该乡将进一步提升村出列、户脱贫标准体系,以激发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为导向,推动其余2个贫困村尽早出列。

【记者手记】产业扶贫对于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贫困群众增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仁巷村从实际出发,凭借与合肥长丰县交界的优势,建设草莓蔬菜大棚,通过传授种植技术,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为贫困户提供了一条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提升了贫困群众自我“造血”的能力,真正推动了贫困户实现稳定、长期、有质量的脱贫。

新闻推荐

炉桥镇开展文明创建整治行动

本报讯(记者王晗笑)为营造整洁有序的集镇容貌、改善人居环境,7月份以来,定远县炉桥镇开展“百城治理”文明创建市容集中整治行动,对镇内14条街道存在的乱搭乱建、乱堆乱放、吐舌经营、无序经营等乱象...

定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定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