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黄克锋:养牛实现“脱贫梦”

左江日报 2017-08-28 11:11 大字

天等县驮堪乡南岭村敏岭屯,脱贫户黄克锋的养殖小区贴着建在自己的房屋边上。养殖小区围墙上挂着牌子:中国人寿财险援建南岭村敏岭养殖小区。在南岭,养牛脱贫是当地“扶贫车间”倾力打造的一款“扶贫产品”,通过建养殖小区养殖肉牛是当地养牛业的发展模式之一,黄克锋是这种模式的实践者,也是受益者。

黄克锋夫妻曾背井离乡外出打工。2007年,夫妻俩返回家乡,艰难谋生。2014年,他们的女儿考上了柳州市卫生学校,儿子考上天等高中,一家子高兴了一下可随即转为沉重:两个孩子每年3万多元的学费及生活开支成了一项沉重的家庭负担。2015年,全国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经过评议,黄克锋家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6年7月,南岭村在养牛能人劳绍般的组织带动下注册成立了驮堪乡犇犇养殖专业合作社。在驻村第一书记的鼓励和指导下,黄克锋利用扶贫小额贷款购买肉牛寄养在犇犇养殖合作社,并在合作社里免费学习养牛技术。

没过多久,犇犇养殖合作社就发挥出“孵化”作用:掌握养牛“门道”后的黄克锋,联合另外两户贫困户黄克雄、黄恩会自建起养殖小区,利用市、县加快发展养殖业有关扶持政策,在中国人寿财险公司的帮扶支持下,在自家闲置土地上建起了一个占地300多平方米的养殖小区。2017年3月,黄克锋把自己寄养在犇犇养殖合作社的5头牛转移到自己的养殖小区。随后的4月、5月间,黄克锋等三户人家又先后购进一批牛犊,使养殖小区的存栏牛达到18头。

养殖小区内干净明亮,不腐无臭。夫妇俩每天除了照顾老人、下田种地,另外一项主要工作就是给牛喂食、打扫牛棚。“早上喂一次食,下午快5点时再喂一次,一天喂两次,没什么辛苦的,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你看这头牛,买它时两千多元,现在估计一万一了。”黄克锋用手指着牛棚里一头壮牛自信地说。

“牛犊进价一头最多3000元,群众自己割草料喂养,牛催肥需玉米粉、花生皮、玉米秸秆等,催肥一个月大概花费到1000多元,算下来一头肉牛至少赚5000块钱。”驮堪乡政府驻南岭工作队队长赵剑波说。

政府、企业各方为这里的群众养牛脱贫守望相助。“中国人寿财险公司给养殖小区里的每一头牛都购买了保险。”黄克锋说。解决了后顾之忧,贫困户养牛致富的决心更坚定。卫生防疫方面也不用担心,“技术人员会定期到养殖小区检查卫生防疫状况,水产畜牧局还免费为养殖小区进行专业消毒。”他说。驮堪乡畜牧兽医站小王站长是个勤快小伙,驮堪一带的养殖户一个电话能让他三更半夜驱车去村里为牛接生,接到“牛发高烧39.5度”的搞笑求救也能耐心解释……

因为养牛收入不错,去年黄克锋成功脱贫,如今他朝着致富的目标奋进。黄克锋欣喜地告诉记者,去年10月开始养殖的5头牛,今年9月就可以出栏了,预计将有6万元的收入。基于养牛良好的经济效益,他表示要继续扩大规模,“利用卖牛得款再购进10头牛,进一步扩大养殖小区的规模!”

黄克锋的儿子今秋也考上大学了,对此黄克锋不再有多年前那种沉重、阴郁的复杂感情。养牛在家、产业在手,自己对前景更加有底气、更加充满信心。明年,他计划带动更多群众一同养牛,让大伙一起告别苦日子。

新闻推荐

天等县人民医院坚持护理病例讨论会制度

图为护理查体现场。天等讯8月16日,天等县人民医院在该院妇科学习室举行第三季度全院性护理病例讨论会。该院护理部、各科护士长及各科护理骨干约60人参加讨论。此次讨论的内容是子宫内膜癌围手术...

天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天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