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能在家门口上好学
天等县龙茗镇龙茗中学是一所乡镇初中,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学校处于发展高峰期时,全校初中、高中生近2000人。然而5年前,这里的教学楼破旧,教学成绩落后,学生流失严重,在校生一度仅有188人,面临撤点并校状况。而如今,这里的教学楼已焕然一新,各类基础设施完善,教学质量连年攀升,在校生达500多人,创建的特色校园文化日愈浓厚,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从一所办学设施不完善的薄弱初中到软硬件兼具的特色学校,龙茗中学的蜕变,是天等县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质量得到整体提升的一个缩影。
为了让山区的孩子在家门口“能上学,上好学”,近年来,天等县在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出实招,做实事”,在教育资源的配置上,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地区倾斜,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优化发展环境,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水平,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办学差异明显缩小,群众满意度逐年提高。
加大投入,办好“每一所学校”
“孩子能在这么好的学校里读书,我们做家长的很放心。”近日,家住福新镇黎亮村的许文正笑呵呵地对笔者说。许文正的孙女在黎亮小学读四年级,三年来,他切身感受到了学校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学楼变新了,篮球场是新建的,学生食堂宽敞干净。“孩子在学校吃得好、睡得好、学得好、玩得好,一辈子真没有见到这么漂亮的农村学校!”许文正满意之情溢于言表。
布局合理的校园环境,润人心菲的特色文化,整洁美观的教学楼,宽敞明亮的多媒体教室,图书室、实验室、电脑室……随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如今天等县越来越多的农村学校不仅成为当地的美丽风景,各类教学设施也不断得到完善。
自2011年以来,天等县累计投入建设资金3.28亿元,统筹实施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全面改薄”、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等,实施工程项目422个。实施标准化运动场建设项目52个,新建、改扩建校舍面积189073平方米。投入3100万元,新征学校用地310亩,新建或维修一批学校围墙、挡土墙、校门、校道等基础设施,有效解决了县镇“大班额”问题和农村学校留守儿童教育住宿问题。同时为全县97所义务学校、100个教学点配置各类教学设备、器材和图书,实现农村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为农村教学点配备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帮助教学点开好国家规定课程。这些投入正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和学校之间的办学条件差距。
优化队伍,配好“每一位教师”
今年8月,刚从进结镇品力小学毕业的黄皓顺利升上自己心仪的中学。三年级时,黄皓因为本村小学没有英语老师而选择随亲去广东深圳市就读。去年他父亲听说品力小学配有了图音体教师后便毫不犹豫地把黄皓送回品力小学读书。“硬件设施跟城里差不多,老师配备和城里一样,是个读书的好地方,每天听着鸟叫声起床读英语是我最喜欢的。”回想起母校的学习环境,黄皓仍很怀念。
2013年至2016年,天等县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417名,招聘特岗教师217名,安排小学全科定向培养计划教师34名,4年累计增加教师700多名。所招聘教师倾斜安排到偏远学校,对农村师资力量进行了有效补充,逐步改善农村学校师资学历不高、学科结构不合理等突出问题。
近年来,天等县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外联”的途径加大教师全员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国培、区培、民族教育等各级各类培训。2013年以来,全县中小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参加培训4642人次;全县教师参加各类培训12217人次,其中国培2095人次,区培628人次,民族教育培训26人次,课改及其他培训9468人次。与广西教育学院合作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与广西师范学院联合实施“有效教育高效课堂”课改能力提升工程。为加大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力度,天等县采取结对帮扶、定期轮岗、走教、支教、名师带徒、对口交流、巡回讲学、挂职锻炼、梯次培训等形式,实现了大范围、多形式、分层次的城乡校长教师交流。2013年以来共有县城、乡镇校长27人,轮岗教师61人,支教教师90人,走教教师92人,包括图、音、体、英学科教师到薄弱学校工作一年,确保了每个教学点都有专业教师上课。与广西教育学院联合实施天等县“混合式工作坊”支撑农村学校教学培训工程,对140名农村教师进行美术学科教学培训,有效缓解边远学校缺乏美术教师问题。
天等县实施的一系列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举措,使城乡师资逐渐趋于均衡,缩小了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差距,给老百姓带来极大实惠。对此,小山中学校长黄定斌深有体会:“以前,学校与其他兄弟学校的差异比较大,学生家长总是想方设法地把孩子往远的重点学校送,不仅学生累,家长也有苦难言。但现在,城乡之间、校际之间软硬件的差距明显缩小,孩子们再也没有必要择校上学了。”
一视同仁,照顾好“每一个学生”
“让‘该上的\’孩子一个都不能少,让‘想上的\’孩子都有学校上,让‘能上的\’孩子都上得起学。”基于这一理念,近年来,天等县通过一系列措施,努力保障各类经济困难家庭子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三残”儿童等接受教育的机会和质量,确保“基础教育人人享、教育机会人人有”。
几年来,天等县不断完善教育惠民政策,推行贫困户学生建档立卡制度,坚持“四个落实”,精准施策,确保每一个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完整、优质的教育。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及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寄宿生交通补助。2013年以来,共发放困难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金7568.2万元,受益学生132873人次;发放营养改善补助金6883.243万元,受益学生达217097人次;发放交通补助费122.1797万元,有35549名寄宿生获得补助。推行阳光招生政策,保证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实施“关爱工程”,为弱势群体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2012年,天等县建设了特殊教育学校,确保“三残”儿童入学率在83%以上。为了让“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成立广西首家县级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组织开展“大榕树讲堂”家庭教育指导“四进”(进村屯、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宣讲活动。2014年以来,“家教中心”组织开展“争做合格家长”等家庭教育系列主题宣讲活动330多场,直接受益人数达12.8万人次。出版《中小学生安全四护指南》,引导学校、家庭、社会关心呵护留守儿童。
从修缮中小学校舍到配置先进教学设施,从完善农村教师队伍培训体系到大幅增加支教计划,从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教育到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开展……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天等县社会各界为了山区孩子也能在家门口上好学……
新闻推荐
天等讯11月10日,天等县人民医院举行2016年糖尿病日健康教育和义诊活动,约200名糖尿病病友、关注糖尿病的社会各界人士到场参加活动。活动中,医务人员免费为糖尿病患者进行血压、身高、体重和餐前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