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9月7日2版刊发通讯 广西开放发展跑出“加速度”

广西日报 2021-09-08 07:14 大字

9月1日上午11时,一辆满载泰国榴莲的车辆从广西凭祥友谊关口岸入境,越南司机黄舞宁坐在驾驶室内,对准系统采集器,系统自动验证人脸信息,对比成功后抬杆放行,全程不到30秒。去年以来,广西率先在沿边启用全信息化智能通关,货物出口整体通关时间由2小时缩短至10分钟。

“近一年来,广西深化与东盟全面合作,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融合,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跑出了开放发展‘加速度’。”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黄文川说。

(下转第七版)

(上接第一版)

积极推动数字互联互通,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去年以来,我们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深化与东盟的数字经济合作,积极推动数字互联互通。”在中国—东盟信息港总体规划沙盘前,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今年重点规划建设的38个信息共享平台,目前开竣工率为90.56%;中国—东盟信息港产业联盟已有50多家机构加入;广西光纤里程长度累计超290万公里;今年1—7月,广西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完成40.57亿元,同比增长446.31%。

近年来,广西以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为抓手,强化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统计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广西已累计建成3.2万个5G基站,实现各市城区5G网络连续覆盖。

“广西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连年保持高速增长,今年1—7月同比增长38.8%。”广西壮族自治区大数据发展局副局长韦江说。一年多来,广西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初见成效,部分指标步入国内前列。

与此同时,广西跨境数字基础设施水平不断跃升,12条面向东盟的陆缆完成联通,围绕东盟国家建设的3条国际通信海缆建成开通,承接东南亚国家电路(专线)超过300多条,面向东盟的出口传输带宽超过400G。预计今年底,中国与柬埔寨、缅甸合作建设的澜湄云计算创新中心将投入运营。

聚焦面向东盟、服务陆海新通道,贸易活跃韧性足

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广西区位优势独特。2019年8月,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开启了广西开放发展的新征程。聚焦面向东盟、服务陆海新通道,如今广西自贸试验区活力绽放。

“两年来我们大胆试,完成国家赋予的120项除涉及国家事权外的全部改革试点任务;大胆闯,探索形成44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区复制推广,13项属全国首创。”广西壮族自治区商务厅厅长、自贸办主任杨春庭说,截至今年7月底,自贸试验区累计入驻企业3.9万家。

贸易活跃韧性足,离不开金融活水。“广西区域货币交易市场是目前全国挂牌币种最多、境外参与行最多、交易最活跃的市场。”杨春庭说。

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跨境人民币业务办公室主任罗树昭介绍,截至今年7月底,广西跨境人民币结算累计总量已达1.38万亿元,在我国9个边境省份、12个西部省份中排名第一。目前,东盟国家在广西投资企业累计728家,合同外资额达72.3亿美元。

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融合,加快培育新动能

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广西在深化与东盟合作中加快培育新动能,面向东盟的跨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加快形成。

“今年上半年,以钦州港为核心的北部湾港集装箱吞吐量进入全球集装箱吞吐量前50,在全国沿海港口里排第九位。”广西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管委会副主任莫福文说,钦州港片区涌现出一批绿色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龙头企业,形成若干个300亿元至1000亿元的产业集群。

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深度融合,激发了广西发展新活力。按可比价格计算,今年上半年广西GDP增长12%,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3.9%,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9%,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我们将认真谋划‘十四五’发展,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大力发展向海经济,促进中国—东盟开放合作,办好自贸试验区,把独特区位优势更好转化为开放发展优势。”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负责人说。

(人民日报记者邓建胜张云河)

新闻推荐

高速公路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

本报凭祥讯(记者/吴丽萍)4月28日,“沿着高速看中国——红色之旅看交通”采访团参观了凭祥友谊关,并到凭祥综合保税区(友谊关口...

凭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凭祥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