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荒山披绿装披荒山绿装农民奔小康农民奔小康

左江日报 2016-10-09 00:00 大字

近日,笔者在漫步宁明县桐棉镇乡间村头时,总会听到当地居民唱着山歌:“边关绽开喜花朵,桐棉河流着欢歌;木材松脂效益好,农家喜事多又多;村村修通了公路,水泥路从门前过;家家盖起了新楼,别墅就在山间坐;今天你买了摩托,明日他买小车啰;相互攀比来道贺,喜在脸上乐心窝。”这首山歌唱出了桐棉镇的变化,也道出了该镇近年来取得的辉煌成果。

仲秋的桐棉,是一望无垠的茫茫林海,一幢幢拔地而起的洋楼.一栋栋豪华别致的农家别墅,与这里的山光水色相映成趣,宛如人间仙境。宽阔的水泥路、柏油路,在全镇17个村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直通各家各户。汽车、摩托车在路面上来回穿梭……在这里,现代化的生活正在向偏远的山乡延伸……公路两旁的山林里,人们正在忙着采割松脂,欢声笑语不时从林中传来——这是该镇历届党委、政府带领群众因地制宜,爱山兴山,把一座座荒山秃岭变成富民兴乡的“金山”“银山”后使人们得以安居乐业的新景象。2015年,该镇生产总值3133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94元。

桐棉镇边境线长102公里,总面积664平方公里,人口4万多人。过去的桐棉镇,交通不便,沟壑纵横,山洪旱灾频发,70%的村民吃饭靠统销,用钱靠贷款。镇党委、政府一班人翻山越岭、走村串户深入调查,最终找出了穷根:地处偏僻山区,交通落后、信息不灵;要想致富,根本出路还在于山。

然而,历史上的乱砍乱伐和盲目毁林开荒,导致桐棉的山岭变成了一个个“和尚头”,水土严重流失。为了尽快甩掉穷帽,走上脱贫致富之路,该镇党委、政府吹响了“封山育林,造福桐棉”的号角,积极引导群众发展“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兴林富民项目,积极带领干部群众大搞人工造林。春去冬来,经过20多年的艰苦奋斗,该镇造林绿化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如今,登高远眺,昔日的荒山秃岭已是松涛阵阵、绿浪滚滚。据统计,桐棉镇有林面积从上世纪60年代的10.7万亩发展到目前的7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9%,人均有林面积24亩,木材蓄积量超过200万立方米,年产松脂1.5万吨以上。目前,该镇不仅是广西三大林业大乡之一,还是我国著名速生优质用材林——桐棉松的种源地。

为充分挖掘生态资源,增加经济收入,该镇招商引资办起了松香厂。随着国际市场上松香的供不应求,桐棉镇脂农也获得了千载难逢的增收良机。饱偿了贫困生活的桐棉人终于圆了“家有千棵松,一生不愁穷”的致富梦。如今,松树已经成为当地的摇钱树,村民一天上山采脂1000棵,每棵产值0.3元,可收入300元,一月采脂25天,收入可达7500元;一年采脂10个月,年收入达7万多元轻而易举。

据了解,桐棉镇农民85%的收入来源于山林,仅松脂一项,全镇农民户年均收入就达1万元以上。尤其是那马村停松屯周旭平和板烂村浦林屯陆精勤这两户,家有松树超1万棵,年收入超过了10万元。恭敬村下批屯、那旭村的汉刘、浦峙、馗拎、那赖等中越边境一线的松木大屯,有3个以上的劳动力、上山采割2000多棵松树的松脂、年收入超过10万元的农户有近160户,有3个以下的劳动力仅在农闲时上山采脂1000多棵,年收入5万元的有近300户。脂农的腰包鼓起来后,90%的家庭由过去向往“手表、自行车、缝纫机”老三件,变成了目前拥有“彩电、冰箱、电脑”新三件,85%家庭还实现了成年人人用上手机、家家住上洋楼,40%的家庭开上轿车,38%的家庭进城买房,过上了城市生活……这就是造林灭荒给桐棉人带来的实惠。

家住派时村派逢屯81岁黄广明大爷感慨地说:“我现在住的3层别墅共540平方米,修建花费数十万元,都是通过釆脂和孙子开车出门跑运输挣来的。家里用的是自来水,烧的是液化气,睡的是席梦思,出门坐的是小汽车,每天吃的是大鱼大肉,吃腻了,还有海鲜吃。这样的生活,之前我是做梦都没做到的,封山育林造林值得!”

桐棉人尝到爱山治山甜头后,他们把那些不能釆割松脂的老松树砍伐,清山后再栽下松树苗,形成梯队,使这样的“绿色银行”用之不尽,取之不竭。

新闻推荐

p;10月8日,宁明县水利电业有限公司员工进行变压器绝缘电阻测试比赛。为提高广大员工的职业技能水平,造就一支技术过硬的队伍,当天,来自全县各乡镇供电所、变电站的

月8日,宁明县水利电业有限公司员工进行变压器绝缘电阻测试比赛。为提高广大员工的职业技能水平,造就一支技术过硬的队伍,当天,来自全县各乡镇供电所、变电站的多人参加了比赛。黄华中闭才锂摄...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