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浅谈壮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左江日报 2016-06-06 00:31 大字

□韦江

随着社会的发展,壮文化的特征山歌、壮话、服饰、铜鼓等的传承出现了一些问题,在社会发展新形势下,笔者认为应该加大对壮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一、壮文化的现状

有人因为桂林,认识了广西;有人因为广西,知道了有一种民歌叫“山歌”;有人因为“山歌”,知道了有个壮族姑娘叫刘三姐。然而,“对山歌”这样一个具有浓厚的壮文化特色的非物质文化,似乎正在淡出人们的视线。壮族的特征有什么?无非就是山歌、壮话、服饰、铜鼓等。

1、山歌。在上个世纪80年代在壮族聚居区地每逢村里有嫁娶,对山歌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对山歌有时是为了迎客,有时为了送行,有时是为了男女间的择偶(类似现在的才艺表演)。记得父辈们大多都会唱山歌,如今的年轻人们会的不多了。

2、壮话。地道的山歌使用壮话对唱,说壮话的人越来越少是导致能唱山歌的屈指可数。如今还在用壮语交流的,多半是壮族比较集中的村落。而随时城市化的进程,更多的人涌向城市,这些村落也面临着被“蚕食”。当前的壮话面临着消失,而语言消失意味着民族特征不再明显。

3、服饰。记忆中的壮族服饰,女性流行用毛巾把头发包住盘在头上。衣服纽扣从侧面腋下扣住,颜色呈蓝色,比较厚实。如今几乎绝迹,仅有一些老年人偶尔还会在一些节日或者赶圩的时候穿着这种服饰。中年人、年轻人大多都已经没有此类服装,即使想穿也无处可买。也许是社会的发展,这些传统服饰在市场竞争中已经不具竞争力,同时也失去了市场。

4、铜鼓。关于铜鼓在笔者的村子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听了老人讲述的故事,就很想见见其的庐山真面目。可是笔者从未见过铜鼓,据说以前村里也有两面,据说是搞合作社的时候被贪小便宜之人给变卖了。笔者一时很纳闷,既然这么神圣的东西,为何没有了,也没有人重新想办法去造出来。

二、存在的问题

1、随着社会的发展,交友方式的改变,现代各种通信工具普及,交通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不再封闭,无需通过对歌来吸引女方的好感,造成山歌这沟通方式失去了原有的意义。现在的年轻人有些是在学校中,有些是外出打工的时候相识而结为伴侣,年轻人不再学习唱山歌,让山歌这个文化面临着无人传承。

2、壮话本身的局限性,在交流沟通中词汇量不丰富,历史上无文字载体,近代才出现壮文字,但是普及率不高,在传播中容易丢失。义务教育的发展推动了普通话的普及,这对少数民族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具有积极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如何防止壮话的消失,两者兼顾,这是个难题。

3、民族服饰更多的是为了怀念,实用性不佳。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原始的作坊效率低下,制造成本高,而现代服饰价格低廉,轻便,更符合时尚。另外一个是“文化不自信”,存在“文化自卑”。民族服饰一般款式单一,颜色单调,给人一种“土”的感觉。这是文化不自信的一种表现。

4、民俗活动的淡化,铜鼓作用在削弱。壮族地区的民俗活动,如壮族的“蚂拐节”、铜鼓节、“三月三”歌圩,经常出现铜鼓身影。如今这些民俗活动,不再像以往那么隆重,参与人群也是以老年人居多。如今的农村,青壮年为了生计大多外出打工谋生,每逢这些重要节日时有些活动因为没人而无法开展,久而久之就被人淡忘。

三、保护壮族文化应采取的对策

1、通过政府引导,对一些重要的民俗节日予以支持鼓励开展。如“三月三”等节日开展一些系列民俗活动。这几年“三月三”被列为广西的法定假日,就是一个很大进步。由此“三月三”开始受到关注,是一个好的开端。如宁明县结合花山文化开展祭祀骆越始祖活动,对推动壮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加强宣传。充分认识民族文化的价值,加大宣传保护民族文化的力度,认识到文化也是生产力。在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等增加对一些民俗活动报道篇幅,让更多人的了解到壮文化的特征,也让工作或者生活在壮族地区的人民了解到壮族文化。除此之外拍摄一些宣传片或者纪录片,对壮族文化进行记录,运用户外大屏、网络视频网站等进行播放。改编一些壮族传说成影视剧,话剧等,让更多人认识到壮族的文化。

3、保护少数民族文化还应从教育上下功夫。现在民族文化出现后续无人,就是因为年轻人不再了解这些民族的东西,也没有保护民族文化的意识。要想文化不丢失,还得从娃娃抓起。比如在一些重要民俗节日,穿上民族的服装,一家人带上孩子同去参与,即达到拉近亲情,家庭和谐的目的,也培养了孩子们保护民族文化的意识,也认识到自己民族特有的东西。

4、探索旅游开发,用旅游来保护传统的文化遗产。在广西区内保存相对较好的古村镇中普及壮乡生活装,例如:龙胜、大新、隆林等县,通过定期举办壮族传统节日节庆活动,培育浓厚的壮族文化氛围:壮族村内民族艺术团的阿哥阿妹们身着民族服饰,为游客表演民族歌舞、绝技绝活。

5、加强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认同感以及家庭的文化传承力度。壮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成员,历史悠久。身为壮族或者说身为少数民族,应该让更多人认识壮族也曾有过辉煌的过去,壮族则应该以身为壮族为荣。在进行相关民俗时,认识到这个风俗是壮族珍贵的东西,应该继续发扬与传承。壮话应该通过宣传,让壮族人大胆的说出口,这是祖辈留下来的财富,不是什么见不得人。壮族的服饰是一种文化遗产,虽然其实用性已比不上过去,但什么说也是一种符号一种象征。只有自身树立壮族文化认同感,才能更好地去保护我们仅存的壮族特征。

(作者单位:崇左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新闻推荐

男婴现有岁多于年上午点左右在宁明县城中镇兴宁大

男婴,现有1岁多,于2015年8月11日上午8点左右,在宁明县城中镇兴宁大道宁明糖厂仓库旁被人拾获。当时男婴刚出生不久,拾获时其被一件粉红色的毛巾被包裹着,随身带有一本其他重...

宁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宁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